卑詩山火小鎮近千居民失家園 華人組車隊運10噸物資援災民
【明報專訊】6月30日的一場大火,卑詩省內陸小鎮利頓(Lytton)近千居民喪失家園與生計。有熱心華人組織車隊,運送兩貨車的物資支援災民,發現一路上野火還在燒,災民的境況,也比想象中來得差。救援工作,也比想象中來得混亂。
利頓幾乎全鎮被焚燬後,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華人民眾三天之內就募得接近10噸物資;包括罐頭、水、衛生紙、牀上用品、以及小量的衣物。他們租了兩輛貨車,由6位成年人和1位小朋友組成運輸小隊,驅車230公里,親自將賑災物資送往利頓災民手中。
前晚(6日)從利頓回來的一位義工說,目前卑詩內陸依然高溫,去利頓的路是封鎖的,設有層層路障,都有皇家騎警把守,弄清楚是送物資車,才會放行,所以不建議民眾自駕前往利頓。義工劉俊良說,去利頓的路上碰到了2次攔截查問,路上也看到幾輛私家車,最後都掉頭返回了。車子開到地獄之門(Hell‘s Gate)的時候就會明顯聞到空氣中瀰漫着林木燒焦的煙味,能見度也開始下降。據當地居民說,路上還有好幾處山火沒有撲滅。
劉俊良說,到了利頓邊緣的災民安置點,發現安置工作比較混亂。他說,可以用「缺水、少糧、無棚、斷訊」來概括。當時,災難發生時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小城就被山火夷為平地,人們瞬間失去家園,所以救援和安置還沒有跟上。他說,前晚回來之前,還看見有個別災民只能露宿在草坪上,連一頂簡易帳篷都沒有。不過,他也相信,政府的救援工作很快就會到位。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義工說,她們一家人去利頓送物資,她兒子今年8歲,是年齡最小的義工。她說,受災後5天之內是災民們最艱難的時刻,也是物資最缺乏的時期。讓她心碎的是一位婦女,見到物資車就哭了。這位婦女說,什麼都沒了,能保住性命就是幸運了。這位義工也看到,當地的孩子們都很餓、很渴、非常疲憊。還好,利頓氣溫比較高,夜裡睡在露天草地上不會太冷。
還有義工說,造成利頓災民安置比較混亂的原因,是當地通訊被切斷,各個災民安置點距離又特別遠,無法短時間互相聯繫,信息不暢通。他說,就拿這次送救援物資來說,無法了解災民點需要那些物資,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數量,分發起來相當費力費時。最重要的是,利頓居民的車基本都燒毀了。沒有交通工具,加油站也沒油了,救援物資都無法及時分發。要想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確實需要一段時間。
還有一位義工說,到達燒成廢墟的利頓華人歷史博物館憑吊。她感覺是甚為惋惜,沒有早一點兒到訪利頓小鎮。她是因為華人歷史博物館而知道利頓小鎮的。本計劃今年疫情結束就來參觀。沒想到,現在只能以義工的身分來到這裡。
她還說,利頓小鎮的人們見到前來支援的華人都表現得很友好,人們都很親切,都來和她握手、擁抱。她了解到,據當地人說,因為排華法案,當年一些留下來的華工就與當地原住民結婚生子了。所以,現在利頓小鎮上一些居民都有華人血統。
賑災車隊前天早上6時出發,晚上7時半左右回到溫哥華。義工也聽說路上可能出現不測,故此僱傭了兩名「保鑣」隨行。但最後都沒有發生什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