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豐富淡水濕地變乾地
【明報專訊】白腊早年有「西貢馬爾代夫」之稱,季節性淡水濕地物種豐富,當中生長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水蕨(Water Fern),具保育價值,亦錄得多種猛禽棲息;過去10多年不斷被破壞,濕地變乾地,部分土地被劃為農業用途,至最近成為本地旅遊熱點,農地變身露營場地及鬱金香花田,有網民形容如置身「港版豪斯登堡」。
分區大綱圖波折 縮發展面積仍諮詢
白腊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自2010年發生大浪西灣擬建豪宅事件後,政府為首批郊野公園邊陲地,包括白腊、海下及鎖羅盤制定分區計劃大綱圖,惟白腊大綱圖波折重重,城規會今年初仍就縮減鄉村式發展地帶的面積諮詢公眾。
翻查資料,白腊最早於2009年環團發現一條長約半公里的行人路連接萬宜路與白腊,部分淡水濕地遭破壞;2011年,環團發現淡水濕地再遭大規模破壞,大量樹木被砍,原來的濕地被開闢成水池,有躉船停泊在白腊灣接載工程車。
白腊工程不斷,環團於2013年發現白腊的濕地為私人土地,大部分已被同一間機構收購,地主為發展商張崇霖,他最為人熟悉的事件是於2008年捐出一棵增城百年細葉榕予大埔林村作為新的許願樹。他曾表示於廣東增城設有古樹公園,園內有大量古樹,故張亦有「增城古樹王」稱號,他與妻子黃崇瓊在西貢持有大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