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天問茬 理大個半月分析67萬隕坑
【明報專訊】中國首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本月15日登陸火星,理大兩個跨學科研究團隊分別研發三維測量模型、人工智能分析撞擊坑及「火星相機」,協助找出合適茬兜I及監察環境。研究火星相機的團隊花7小時下載一張從火星拍攝傳回地球的照片,首見自行研發的相機在火星出現,感到興奮,而相機拍攝到的火星景色的照片則仍未傳回地球。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學資訊學系教授吳波說,2016年起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邀請參與分析火星地理,經5年研究其緯度、日照、海拔及地勢,選出一名為「烏托邦平原」的地帶為候選茬兜I,該處地勢平坦,有利探測器茬陛A且表面多沉積物,可能地下存在水冰,具重大科學意義。
研發3D模型 逾萬平方公里區域尋茬兜I
吳波說,項目最大困難是天問一號今年2月進入環火軌道後,將實際收集的數據及圖像傳回地球,而目標茬偽洐捫n達70公里乘180公里,比香港面積大11倍,但團隊只剩一個半月分析及選擇茬兜I,時間緊迫。團隊遂以自行研發的「三維集成測量模型」分析圖像中的地形特徵,識別影響茬高漱j型斜坡,並利用人工智能分析67萬個隕石坑、逾200萬塊岩石、數百火山錐,終在限期內建議數個合適地點茬陛A讓天問一號管理團隊做最後選擇。
團隊中唯一一名香港博士生廖偉驄主要負責三維地形測量,他說需了解圖像中太陽照射火星表面的角度,如何經鏡頭反射而產生圖像等。
火星傳回地球照片 花7小時下載
早前參與「嫦娥」探月工程的理大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啟亮團隊,是次亦參與研發「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火星相機)」。該相機置於茬偏馴~層平台上,約390克重,能抵受9個月旅程約150℃的極端溫差,承受相等於地球地心吸力6200倍的衝擊。容表示,火星相機拍攝超廣闊圖像及影片,監視天問一號茬停↙G、火星周遭環境、太陽翼打開及天線狀G;相機可減低圖像變形程度,相片有助日後研究。他透露,團隊花7小時下載火星傳回地球的照片,首見自行研發的相機在火星出現,感到開心及興奮,但火星相機暫時未有照片傳回地球,容期望火星相機日後能拍攝到火星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