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三波調查接種疫苗意向 不足四成願打 25至34歲最抗拒
【明報專訊】港府擬下月展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中大醫學院於去年第三波高峰時的調查顯示,37.3%成年人願接種疫苗,意欲最低的25至34歲組別,不足兩成半願打針,最多人願打針的65歲或以上長者,比例亦不過半。調查團隊形容情况令人擔憂,有專家認為數字未能反映現况,相信多人接種疫苗有助加快通關,相信能藉此吸引年輕人接種。
中大醫學院在去年第三波疫情高峰期7月27日至8月27日間,以電話訪問1200名成人,結果刊於科學期刊《Vaccine》。
六成人稱產地影響接受程度
調查假設政府在12個月內提供免費新冠肺炎疫苗,問被訪者會否接種,平均37.3%願接種,餘下約六成不會或不肯定。按年齡組別接受程度,18至24歲組別有40.4%願打針,但25至34歲接受程度最低,僅24.4%;隨年齡增長比例提升,接受程度最高為65歲或以上長者,有47.6%(見表)。另有逾六成受訪者認為,疫苗產地影響對接受程度。
調查亦顯示,疫苗的副作用、接種疫苗時遇到的困難如請假、位置偏遠等,均降接種意願。政府推薦的疫苗對市民最具影響力,較醫生和家人的影響力高5倍。
醫生倡政府供誘因增接種意欲
中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表示,自願接種覆蓋率應要達七成,市民接受程度低於群體免疫水平。他建議政府向市民解說所選疫苗的資訊,提供接種證明書及安排彈性上班等誘因,增加接種意欲。
被問應否提供經濟誘因,中大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認為要小心考慮,或令人誤以為打針未必是好事,適得其反。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上述調查未必反映現時情况,多款疫苗最近公布更多數據,顯示安全及成效高,相信能提升接種意欲。
許樹昌料調查未必反映現况
稱配合通關吸引年輕人接種
至於年輕組別接種意願低,許樹昌相信「想通關旅行,唔打疫苗機會更加微」,預料未來通關將配合病毒檢測及疫苗接種,才可考慮豁免強制檢疫,預料這是吸引年輕人接種的最大誘因。
(疫情第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