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拆解:改革通識科 提升學生身分認同?

[2021.01.07] 發表
教育局要求學校加強國家安全教育,藉茯袺鰬鴠堣彖珧韝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國家安全的正確概念。圖為創知中學校園《港區國安法》資訊欄,學生觀看海報及文字資料。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多次被內地官媒、建制派批評,推行11年的高中通識教育科面臨「改頭換面」,維持「必修必考」,但會改名,刪減一半課時及課程,公開試只設及格與不及格兩級,最快下學年中四起推行。教育局長楊潤雄2020年11月底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時否認改革是要「弱化」通識科,稱維持其為必修科可見當局重視這科,又稱沒意圖將其變為「國教」。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對改革表示遺憾;立法會教育界前議員葉建源亦批評有關決定「謀殺了通識科」,「政府赤裸裸地以政治凌駕教育專業的粗暴做法」。

楊潤雄在電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表示,社會上對於改革通識科有不少誤解和不必要的懷疑,包括質疑通識科將轉為國民教育科,他指出通識科一直包含國家發展,培養國民身分認同亦是整個課程架構重要的一環,本港學生須認清香港與自己國家的關係及國家未來發展。通識科指引列明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社會觸覺,楊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未提及有關字眼,亦未透露具體刪減課程內容,只稱課時大約是原有內容的一半,而改革後會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及國民身分認同,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和法治,詳情會交課程發展議會討論。

楊潤雄稱,通識科內容不止有國民教育及對國家的認識,亦包括對世界議題的認識,例如環保議題,「由頭到尾鰣蚑珛{都有呢洁v,只是現在審視課程時「可能有洐n加多籪言h」。他稱,通識科未來會定出課程大綱,日後會與學校管理層保持聯繫,就新課程培訓教師,強調通識科改革不會影響學生的明辨慎思能力,亦更有助教師備課和教學。楊潤雄又否認推翻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稱只是「細節位」不同。他表示只設及格與不及格,可釋放考試壓力,學生能力達到基本水平已足夠,並稱釋放考試壓力反而可令學生「學得更好」。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改革稱培養學生國民身分認同

早在1992年,香港已設高級補充程度(AS-Level)通識教育科(Liberal Studies),舊課程有明確的課程框架、具體的學習內容等,旨在擴闊學生視野及提升學習技能。而2009年推出的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宗旨、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及課程評估方面,都與舊課程有很大的分別,且規定所有學生「必修必考」。2020年11月底,政府決定改革此科,包括:公開考試只設及格與不及格;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不設獨立專題探究;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及國民身分認同;提供內地考察機會;局方將設立適用書目表,以及此科將重新命名等。

不少教師組織、政客反對政府的改革方案,如課程發展議會通識教育委員會前主席、人稱「通識之父」的陳岡於《明報》觀點版撰文批評特首主導通識改革做法,破壞課程改革一直以來經機制諮詢的優良傳統,更是通識科「法治」概念和《課程及評估指引》列明「尊重別人」價值觀的反面教材。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劉錦輝亦表示,業界對教育局公布的改革內容感愕然,因為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由成立、諮詢、寫最終報告,足足花兩三年,業界期望局方採納專責小組建議,認為教育局需澄清它現時提出的改革方案從何而來。

◆題目

卷二 延伸回應題

通識課程內容改革在多大程度上能提升香港學生的身分認同? (12分)

◆拆題

?須運用不同通識課程改革的例子作解說,以展現具有背景知識及多角度思考

?須回應及反駁與自己不同立場的觀點,以展現具有批判思考及高階思維

?須在每段就身分認同的不同組成元素或概念作演繹,以展示推論扣題能力

?由於此題目為影響評論題,須交代個人立場,並就所支持立場提出充分論證

■學生試答:.主題句.背景知識.說明推論.扣緊題眼.概念運用

學生答題/教師評語/(見表)/

◆總評

學生能從不同身分切入分析通識科改革跟身分認同的關係,並能靈活利用不同概念推論,整體分析框架符合題目及多角度思考的要求。但整體而言,例子說明相對貧乏,反駁的內容亦相對單薄,致影響分數。如時間許可,加入多一段相反立場觀點及反駁內容,或可爭取更高分數。

成績:8/12

文:浸信會呂明才中學通識科教師 陳曦彤

[通通識 第685期]

更多教育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1.消委會實試5間網上超市服務,有超市送到的急凍食品已解凍。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若送來的急凍食物... 詳情
星級例子庫:土地供應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 2020年《施政報告》提及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可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滿足《長遠房屋策略》未來... 詳情
廚師腸不是德國香腸
【明報專訊】德國人愛吃香腸,幾乎一日三餐都是香腸。嘩!我們平常吃的廚師腸及芝士腸對他們有如此大魅力嗎?寰宇美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子誠(Gor... 詳情
真假fun一fun:德國香腸的歷史
【明報專訊】德國香腸大約有1500種,長度、肉類、添加的香料都不同,每種香腸都有悠長的歷史,現在已成為德國的歷史文化之一。 Fact ... 詳情
時事常識挑戰(國際):間諜小說大師病逝
【明報專訊】間諜是指為國家探聽、蒐集情報的職業,曾任間諜的間諜小說大師病逝,有關他筆下小說內容真假至今還是有不同看法。2020年的年度人物紛...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