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美國因素 造就中歐合作
中國和歐盟的投資協議談判進行7年後,終於迎來結束談判的好消息。對於中歐關係,中國官方的態度不外乎是「中歐合作遠大於競爭」之類的官腔,但馬拉松式的談判之所以能在今年取得廣泛共識,可歸因新冠疫情重創歐洲經濟,以及中國需要破解美國試圖搭建圍堵中國的聯盟,才是中歐得以相互妥協的關鍵。
自特朗普上台後,中美角力格局形成。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近日也呼籲,要在貿易和經濟方面建立更強大的聯盟來對抗中國。
一般認為是由東盟10國發起、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上月簽署, 就亞洲而言,美國試圖鼓動盟友圍堵中國的企圖已落空。
這次中國得以對歐洲企業開放更大的市場,顯示出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北京以合縱連橫的姿態,在歐洲試圖破解美國拉攏盟友圍堵中國。
人權問題一直是歐盟抨擊中方的主要議題之一。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時,歐盟成員國就此多次對中國責難。然而,在英國脫歐,特別是新冠疫情重創歐洲經濟之際,諸多公開信息顯示,歐盟亦希望在重振經濟時,能與中國這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更廣泛的合作。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