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療 輕預防?
【明報專訊】港府擬於全港18區建地區康健中心或過渡性質的康健站,盼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及早在全港提供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位於葵青區的全港首間康健中心於2019年9月啟用,截至2020年9月30日,葵青康健中心共有7214名會員,九成為45歲以上,整體女性會員約73%;總服務人次為30,637,僅達啟用初期每年服務5.5萬人次預測的56%。
現時葵青居民可攜住址證明到康健中心登記成終身會員,接受初步身體評估,如有需要會轉介至網絡醫生以資助價診斷,中心亦會推薦市民參加活動,如體重管理課程。除部分專職醫療一對一服務,中心其他集體課程以至護理、藥劑師和社工諮詢服務皆免費。
負責營運的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主席周奕希解釋,受反修例風波及疫情影響,中心曾暫停開放,會員人數不似預期,若疫情沒惡化,有信心2021年服務人次可達標。
中心暫獲醫管局轉介8名康復者,介乎30至70歲,4人曾入住深切治療部約1至3個月,6人有糖尿病或肺癌等長期病患。當中兩人為葵青居民並登記為會員。周奕希期望當局可放寬只能服務當區居民的規定,令其他區的市民可參與免費健康講座等。
.葵青康健中心登記會員*(圖)
◆知識增益
什麼是基層醫療?
基層醫療(Primary health care)是醫療系統的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主要包括專科和醫院服務。基層醫療是持續醫護過程中的首個接觸點,提供基層醫療的醫護人員包括西醫、牙醫、中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臨牀心理學家、營養師等。一般而言基層醫療服務愈健全,愈有效為醫療制度的其他部分(如專科治療)發揮把關作用,市民的健康效益成本亦愈低。例如病人於基層醫療中定期做身體檢查,能及早發現患病而治療,從而有效減少醫院、專科及急症服務的使用率等。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3lCj06H 有效期30日
[通通識 第6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