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懶人包:救救龍尾生物
【明報專訊】大埔龍尾泥灘2018年在一片爭議聲中開展泳灘工程,耗資逾2億元興建,原定2019年上半年完工,惟土木工程拓展署稱,受疫情影響,建築材料的供應延誤,整體工程料於2020年第三季大致完成。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關祝文表示,泳灘施工期間,附近潮間帶的海洋生物種類急降逾八成。
關祝文在過去10多年一直監察龍尾生態,與守護龍尾大聯盟其他成員不斷尋找龍尾的物種,結果記錄該處出沒的海洋生物逾400種,包括「易危」的管海馬,物種數量遠超官方環評報告列出的約20多種。環評報告將龍尾灘列為低生態價值。
海洋生物種類減八成
自泳灘工程展開,關祝文指靠近大美督的泥灘水質變差,水中充斥懸浮物,影響能見度,海洋生物種類大減約八成,餘下一些對水質要求不高的物種,包括海牛、海星、八爪魚等。他亦稱在該處泥灘出沒的管海馬數量大減,泳灘施工前從泥灘至汀角一帶觀察,平均每次可看到5至7隻管海馬,現時只有兩三隻,體型更大為「縮水」,由以往體長達15厘米減至5厘米以下。他估計原因是水質變差及不時有人掘蜆,造成生態滋擾。
管海馬身形「縮水」 遷移後失蹤
為補償龍尾泥灘損失的生境,政府提出簡稱「汀角+」的汀角海岸生態保育計劃,將龍尾與汀角之間的汀角東納入保育計劃,並遷移受影響的海洋生物至汀角東,包括兩隻雌性管海馬。
土木工程拓展署2018年1月完成遷移工作後,已失去該兩隻管海馬蹤影,該署當時表示牠們仍生存。《明報》2020年8月向該署查詢海馬去向,該署說法是「估計牠們已離開」,又稱汀角東水域適合管海馬棲息。關祝文認為該兩隻海馬被遷往逾1公里以外的陌生水域生活,相信與其他搬家的物種一樣已凶多吉少,又指單靠遷移生物,無法補償泥灘生態環境遭破壞,汀角東亦無任何加強保育措施保護該水域生態。
◆Quicktake
.守護龍尾大聯盟稱龍尾泥灘出沒的海洋生物逾400種,包括「易危」的管海馬
.泳灘工程致水質變差,大聯盟指海洋生物種類大減約八成
.政府遷移受影響海洋生物至附近水域,但被指無法補償泥灘生境遭破壞
■想一想
政府於大埔龍尾泥灘開展泳灘工程,引發持份者之間發生什麼衝突?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32GA9n3有效期30日
[通通識 第6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