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碼:社教化
【明報專訊】人們從社會中與人、事、物的互動,學習及遵守符合社會規範的態度、觀念及行為,這過程稱為「社教化」(socialisation)。
■新聞例子
童黨欺凌日趨嚴重
2020年8月網上流傳近20段本港童黨欺凌片段,片中一名身穿白衣的少年被10多名少年圍毆近兩分鐘,更疑被童黨強迫「比武」,多次遭摔倒在地毆打。警方接獲傷者報案,經深入調查後,於7月及8月先後拘捕8名少年。
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幹事溫立文說,青年易受朋輩影響結黨,感情糾紛或瑣事是近期童黨罪案的導火線。
溫稱近期社會氣氛習慣「私了」,青年傾向認同「拳頭解決」處事手法,更會結黨作網絡欺凌。溫認為年輕人怕悶,疫下娛樂設施關閉,年輕人心情鬱躁且無所事事,一旦受邀參與暴力事件,易因情緒失控而投入其中。
社工:現實關係疏離致個案增
資深社工陳琬琛表示,近年涉及的校園欺凌學生愈趨年輕,相信是因學生多依賴網上溝通,現實關係疏離,或不懂採合適方法解決問題,令個案增加,建議受害者主動向社工尋求輔導,以提高自信,並與家人傾訴;學校則可設專責小組,查清事件來龍去脈,並調查當中有否結黨問題。同校學生情緒或受事件影響,學校可多留意,輔導有需要學生。
◆相關數據
家長認為誰對培育孩子禮貌責任最大?(圖)
不同年齡組別的社交媒體參與率*(見表)
■試題舉隅
「社交媒體是影響青少年個人成長的最主要因素。」你是否同意這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12分)
[通通識 第6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