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變政體之爭 民主體制有力後來居上

[2020.05.27] 發表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中國領事館門前,在本月17日有指摘「中國散播病毒」的民眾示威,標語寫着「這是中國的錯」。(路透社)

各國對新冠疫情的應對,除了影響自身外,還涉及政體的優劣爭議。一些論者擔心,中國控疫「成功」令該國更能推廣其管治模式。艾利森亦稱,如果中國能將新感染率壓制到零,但美國卻一直掙扎,將難有藉口推搪,「這場整體競爭的後果,對判斷民主和專制之間的相對價值,以至美國在全球地位的影響將很巨大」。

中美口水戰 更難找共存方式

中美兩國不停就疫情責任互相指摘,其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聲稱美軍播毒,更惹來美國輿論嘩然。艾利森說:「中國企圖虛構美軍士兵播毒的說法,以迴避自身早期應對失敗的責任實屬下流(obscene)。」他稱,即使北京全力企圖重撰疫症敘事,也無法掩飾中國有很多地方應受批評的事實,他不點名指反覆吹噓美軍播毒論的趙立堅,一早應該被炒。但艾利森同樣批評特朗普政府,認為以中方早期應對問題作為故事主線,也是逃避現實,企圖迴避自身失敗的責任。

隨着「疫情責任」成為美國大選的中心議題,艾利森擔心,不但令美國人未能集中精力抗疫,更會令本來就要「一榮俱榮、一枯俱枯」的中美兩國更難找到共存方式。

艾利森稱,目前不同證據皆顯示,中國的抗疫行動很成功,但指若專家對第二波和第三波大流行發生的評估正確,抗疫戰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民主制度通常對挑戰醒覺和回應的反應遲緩,但一旦專注起來,回應將極為強大,美國更是表表者。他舉例稱,美國自獨立戰爭去到二戰所參與的大戰,無一不是在打到1/4時段仍處下風,但最終還是反勝,故在更長期的抗疫「戰爭」中,要判美國出局仍言之尚早。

更多國際要聞
漢莎獲德政府90億歐元打救
受疫情衝擊的德國最大航空公司漢莎(Lufthansa),獲德國政府向其提供價值90億歐元的救助,是迄今由單一國家針對航空業推出的最大援助方案... 詳情
特朗普「站不穩」惹關注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25日)出席「陣亡將士紀念日」活動,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國家公墓向陣亡將士獻花圈和致敬(上圖),他立正的時候身體持續稍微搖... 詳情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放緩,當地的焦點逐漸放回11月的總統大選。民主黨一直擔心77歲高齡總統參選人拜登難以吸納年輕人支持,但受疫情影響,部分不... 詳情
抗議英揆顧問不悔改 保守黨官員辭職
英國首相高級顧問甘明斯(Dominic Cummings,圖)違反居家令卻拒絕道歉,連執政保守黨中人都有聲討之聲,蘇格蘭事務政務次官羅斯(D... 詳情
鑑於英國醫學期刊《刺血針》最近發表的觀察報告顯示,抗瘧疾藥物「羥氯喹」不但對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沒有明顯益處,甚至可能令病情惡化以至死亡,世...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