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走塑」利弊掀爭議

[2020.03.05] 發表
為響應「走塑」,新西蘭、南非、英國等蔬果產區已有商舖試行「裸裝食物」(Food in the Nude)或「裸裝貨物區」(Nude zones)。圖為倫敦一超市,新鮮蔬果不以塑膠包裝。(法新社)
塑膠污染在發展中國家尤為嚴重,圖為印尼爪哇島一條貧窮村莊淪為膠垃圾棄置場,有村民在當中尋找賴以維生的資源。(法新社)
英國麥當勞停發塑膠飲管及改用紙飲管後,因紙飲管紙質過厚,回收商難以循環再用。(路透社)

【明報專訊】塑膠廢物污染環境,並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境。近年世界各地都推出措施,限制甚至禁用即棄塑膠製品。環保組織綠領行動2019年推算,港人每周最少丟棄4640萬件即棄塑膠。港府近年與餐飲業界合作推動「走塑」,鼓勵市民少用即棄塑膠餐具。「走塑」於社會、經濟及環境層面,是否有利可持續發展?

■各地政府「走塑」措施

◆香港

鼓勵自願「走塑」

.2019年1月起, 主要服務政府員工的場所停止提供膠飲管和發泡膠餐盒,各政府部門為政府場地內食肆招標新合約和續約時,要求營辦商避免使用即棄塑膠餐具

.環境運動委員會及環境保護署2018至2019年分兩階段與全港近700間食肆合作,舉辦「外賣走塑餐具先行」運動。市民在參與的食肆買外賣時不索取即棄餐具可獲一枚印花,集齊6枚印花可換領贈品或優惠

.計劃推行「走塑」午膳先導計劃,鼓勵中小學改用可重用飯盒和學生自備可重用餐具

◆台灣

連鎖快餐店禁供飲管

.2019年7月1日起公共部門、私立學校、連鎖快餐店、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禁止為堂食者提供膠飲管,違者初次警告,再犯處罰1200至6000元新台幣(約310至1550港元)

.政府提出「2020內用(堂食)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的減塑時間表,目標2030年全面禁用飲管、飲品杯、膠袋、餐具4種即棄塑膠品

◆歐盟

2021年禁飲管及即棄餐具

.2019年3月歐洲議會通過法案,2021年起全面禁止歐盟國家使用飲管、即棄餐具和棉花棒等塑膠製品,並要求到2025年,膠樽由25%再生物料製成,到2029年90%膠樽應被回收

◆泰國

2020年起百貨公司停派膠袋

.2020年起大型百貨公司和??便利店等集團與政府合作,停止提供膠袋,鼓勵自攜布袋

.政府目標在2022年前禁止使用膠袋、發泡膠、即棄膠杯和飲管

◆加拿大溫哥華

先禁飲管後禁膠袋

.計劃2020年4月起禁止店舖提供塑膠飲管及主動提供塑膠餐具,2021年起禁用膠袋

■「走塑」好不好?

◆經濟

  增加營商成本?

塑膠製品廉宜,若企業以其他物料代替塑膠飲管及餐具,或使經營成本上漲。以飲食業為例,提供即棄餐具可減省清潔費用,而不鏽鋼飲管、紙飲管等成本亦比膠飲管高。美國傳媒CNBC於2018年7月報道,紐約餐飲用品店PacknWood稱紙製飲管每支成本約0.025美元(0.194港元),是膠製飲管的5倍。

膠管廉於紙管 亦有酒店減膠瓶省開支

但亦有企業因「走塑」使經營成本下降。酒店業向來為住客提供不少即棄塑膠產品如梳子、小瓶洗漱用品等。洲際酒店集團宣布,2021年前旗下全球5600間酒店不再派發樽裝浴室用品,改為於浴室安置大支裝、可補充的沐浴露及洗髮液等,減少即棄膠樽的開支。麻省理工學院(MIT)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Yossi Sheffi估計,洲際酒店此措施每年可節省逾1100萬美

元(約8550萬港元)。

有人促重用膠管 調查稱多數人撐走塑

「走塑」的企業可提升其企業形象,但亦有企業因商業或行政考慮,拒絕棄用塑膠產品。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表示,飲食業界難以招聘足夠清潔工人,有餐廳迫不得已使用即棄餐具。連鎖快餐店大家樂2018年10月表示,全線分店中有19間因環境、空間設備或營運模式所限,未能使用可循環再用餐具,正尋求解決方案。大快活行政總裁陳志成2018年6月指出,要訂立全面「走塑」、「走飲筒」目標有困難,因餐廳主要面對大眾市場,很多人「堅持要飲筒」、「只顧自己方便」。

美資連鎖快餐店麥當勞2018年6月起在英國和愛爾蘭逾1300間分店改用紙製飲管。但有消費者發起網上聯署,希望麥當勞重用膠飲管,目前該聯署已有超過5.6萬人簽名。聯署上有網民稱紙飲管質素不好,容易溶解及喝到紙皮味道。

不過亦有調查指出,即使餐廳或企業因「走塑」而加價或帶來不便,未必影響市民消費。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以問卷街頭訪問逾3237人,76%受訪者至少「間中」拒絕即棄塑膠餐具;超過六成曾避免光顧提供即棄塑膠餐具的餐廳,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海洋保育)楊松鷃{為,結果反映市民開始了解即棄塑膠的污染問題,漸漸形成拒絕使用即棄塑膠餐具風氣。立法會議員許智葙庤2018年7月1日至16日以語音調查方式訪問802人,74%受訪者表示願意繼續光顧因推行環保政策而使餐廳經營成本上升的餐廳,許智葳{為反映若餐廳主動減塑,將獲不少顧客繼續支持。

◆社會

強推屬不公平?

有意見指出,「走塑」對有需要者帶來負面影響,一下子強制「走塑」易惹來反彈,削弱消費者選擇權。英國上議院議員兼前輪椅競速運動員格雷湯普森(Tanni Grey-Thompson)指出,殘疾人士未必能棄用飲管,而紙飲管也未必安全和適用於任何情G。本地有連鎖快餐店2018年12月起一刀切「走飲管」後,網上流傳有網民的父親自備膠飲管到快餐店派發抗議,亦有網民稱環保只是部分人的價值觀,不應強加於大多數人。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李華明2019年5月撰文指出,由於部分商戶「走塑」後欠替代品,予人擾民之感而引致不滿,也使人感覺商戶利用環保為名、節省成本為實。

代替品衛生問題爭論大

綠色力量副主席文志森2018年6月表示,港府未立法限用塑膠,任由自由市場調節,結果造成環境不公義,使用即棄餐具者逼所有人承擔環境代價,認為香港應跟隨國際步伐,研究取締即棄塑膠餐具,市民若要使用即棄餐具須付較高代價購買可降解的環保產品。

部分餐具如飲管較少重複使用,「走塑」引來衛生疑慮。上環「大喜茶檔」轉用不鏽鋼飲管後,有網民質疑飲管循環再用不易清潔。該店負責人回應稱會用專用小刷清潔飲管內壁。台灣三立新聞網2018年7月報道坊間有部分不鏽鋼飲管造工粗糙、錳含量多並易被酸性飲料腐蝕,易滋生細菌。但有網民稱只要勤力清潔飲管內部,就可避免污垢及細菌滋生。

◆環境

有助減少污染?

塑膠帶來嚴重環境污染問題,廢棄塑膠若流入海中,會嚴重危害海洋生物。若焚化塑膠廢物,焚化過程會釋出有毒氣體,造成空氣污染。塑膠廢物普遍需上百年時間分解,佔用大量堆填區空間,縮短堆填區壽命。政府及企業帶頭「走塑」,有助從源頭減少塑膠廢物。

本地信和酒店旗下6間酒店自2018年11月底陸續取消提供瓶裝水,改為安裝添水站。信和酒店稱兩個月間添水站累積供應相等於12.7萬個500毫升容量的塑膠瓶裝水。環保署與餐飲業界2018至2019年合作分兩階段舉辦「外賣走塑餐具先行」計劃,兩階段市民合共減少使用約240萬套即棄外賣餐具。海洋公園保育基金2019年5月訪問1000名15至59歲市民,結果顯示每人每周平均使用4.31支飲管,推算港人每年飲管使用量為10.8億支,比2017年相同調查推算的17億支大減約36%,認為「走塑」運動具成效。

製紙管較耗資源 未必可回收

但塑膠餐具的替代品亦未必對環境完全無害。2019年8月有傳媒報道英國麥當勞的內部備忘顯示該公司的紙飲管「未能循環再用」,叫職員當「一般垃圾扔棄」,比以前使用可回收的膠飲管更不可持續。麥當勞承認稱,儘管這些紙飲管物料可循環再用,但紙飲管紙質過厚,難回收再用。而據BBC於2019年1月報道,製作紙袋使用的能源比膠袋多4倍,而由於紙比膠重,運輸過程亦需更多能源。本地售賣環保餐具綠色生活百貨Organic We的負責人Rainbow表示,部分人因未了解本身需要及環保餐具的特質,購買環保餐具後因感不合用而擱在一旁,造成浪費。

[通通識 第632期]

更多教育
時事議題:推動「走塑」  人人有責
【明報專訊】2019年3月聯合國環境大會開幕,聯合國數字顯示,全球每分鐘售出100萬支膠樽飲品,每年消耗近5000億個膠袋,其中每年最少有8...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走塑文化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顧問教師: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通識... 詳情
報告和理析:糧食損失和浪費
【明報專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於《2019年糧食及農業狀G:推進工作,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報告初步估計,全球糧食產量從收穫至零售... 詳情
摘星拆解:施政導致全民恐慌?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一抽12卷的廁紙,有人一口氣買下16抽!繼口罩之後,廁紙亦成為炙手可熱的必爭之物,香港多處出現搶購場面。也許,... 詳情
圖表拆解:日本私立小學人數趨勢
【明報專訊】◆資料A:日本小學生人數(圖) ◆圖表解讀 左圖包含兩組數據,一組是日本整體小學生人數,另一組是日本就讀私立小學人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