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復工情况不理想,有研究指出,「管死」的疫情防控體系嚴重限制勞動力流動,各地防控「寧左勿右」並層層加碼,造成社會經濟無法正常復蘇。
指防疫壓力轉嫁企業
《南風窗》刊出由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16日至19日進行的研究報告,調查除湖北外的14省共104個「零疫情村」,發現只有極個別村有一定規模勞動力流動,絕大部分村勞動力跨區域流動低於20%,總平均數更低於10%,大部分村莊春節後勞動力外出為個位數,部分村莊甚至是零流動。河南、安徽、四川等勞動力輸出大省的流動比例最低。再由廣東、浙江等勞動力輸入大省看,勞動力短缺造成企業復工不足。浙江一份電力報告指,本月8日以後,浙江企業用戶復工電力指數僅為27.55(去年同期85.97)。
報告分析,造成這種情况的其中一項原因,是基層政府向企業轉移壓力。10日啟動復工復產後,各地政府嚴格規定、誰復工誰負責,將疫情防控壓力轉嫁到企業,甚至強迫企業簽責任書,規定發病即停工,造成企業不敢大規模復產,也不敢通知外地勞動力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