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聯合國國際法院(ICJ)的17人法官小組昨(23日)一致裁定,下令緬甸必須採取緊急措施,避免出現違反禁止種族滅絕國際法的行為,以保護羅興亞人口免受殘暴對待。岡比亞去年11月入稟控告緬甸干犯種族滅絕,今次裁決只是回應岡比亞要求的「初步措施」,最終裁決估計要數年才得出。在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歡迎裁決,形容是初嘗一點公義。此前曾親自出庭作辯的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則投書《金融時報》,在判決公布前不久刊登,再促國際社會給予緬甸空間為受害者伸張正義。
難民歡迎稱初嘗公義 惟無機制執行判決
主審法官尤索夫(Abdulqawi Yusuf)宣讀判決的概要指出,羅興亞人面對持續的危機,緬甸政府必須「採取權力以內的所有措施以避免(1948年《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所禁止)的所有行為」,並在4個月內再向法院匯報。判決要求緬甸政府必須利用其對軍方和其他武裝組織的影響力,避免針對羅興亞人、「意在造成全體或部分人身破壞」的暴力。
判決獲17名法官組成的小組一致通過,但並非本案的最終判決,只是回應岡比亞的訴求,批准敦促緬甸採取「初步措施」避免發生種族滅絕。儘管ICJ的判決理論上是終極和具法律效力,但被告國家往往視若無睹,ICJ本身亦無正式機制執行判決。
聯國調查:緬軍有「種族滅絕意圖」
在伊斯蘭合作組織(ICC)57個成員國支持下,與羅興亞人同屬穆斯林的岡比亞去年11月入稟ICJ,指控緬甸對羅興亞人實行種族滅絕,違反《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指控涉及緬甸軍方自2017年8月底起報復「若開邦羅興亞救世軍」(ARSA)向多個安全部隊哨站施襲,血腥鎮壓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導致前後逾73萬羅興亞人逃往毗鄰的孟加拉。聯合國調查人員曾形容緬甸軍方的行動帶有「種族滅絕的意圖」。
事後一直成為國際輿論批評對象的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上月率團前往海牙,為緬甸申辯,批評岡比亞的指控論述「不完整且帶誤導性質」,無法反映若開邦的真實局勢。她又概述若開邦的羅興亞穆斯林社群跟當地若開族佛教徒之間長達數十年的緊張關係。
岡比亞:國際司法體系勝利
岡比亞司法部長坦巴杜(Abubacarr Tambadou)稱,法官一致的裁決指無法容忍種族滅絕,以及羅興亞人需獲保護,是國際司法體系的勝利。人權觀察則稱這裁決對保護仍留在若開邦的羅興亞人來說至為關鍵,其副國際司法總監呼籲相關政府及聯合國機構應開始評估如何執行ICJ的判決。
在孟加拉的羅興亞人難民營,不少人用手機觀看裁決。34歲的穆罕默德說:「我們第一次獲得一點公義。這對整個羅興亞社群來說是一大成就。」逾百個緬甸公民社會組織則發表聲明,希望國際司法的工作可帶來真相和結束免責的情G。(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