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個月反覆談判拉鋸,中美雙方終就協議文本達成共識,在本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中美貿易摩擦自2018年逐漸升級成貿易戰後,被內地傳媒稱為「中國新經濟計劃的總設計師」的劉鶴成為「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與美方舉行多輪談判。如今貿易戰因簽署首階段協議進入休戰階段,作為中方談判牽頭人,將屆68歲的劉鶴是簽城下之盟還是不辱使命,備受矚目。
在與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共同簽署協議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向許多人道謝,包括中美談判中方牽頭人劉鶴。簽署首階段協議後,眾人從白宮東廳轉到國宴廳共晉午餐。在午宴上,特朗普又對劉鶴說:「我不得不說,副總理先生,成為您的朋友是我的榮幸。非常感謝。」劉鶴回應稱,「總統先生,我非常同意你的說法。這是一項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全世界的協議。」
三度特使身分訪美 去年5月破局
中美經貿摩擦自2017年下半年逐漸加劇。2018年全國兩會前夕,習近平安排身兼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劉鶴,放棄出席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作為特使緊急訪美。劉鶴回國後表示,與美國政府進行了坦誠、建設性的交流,雙方都表示不打貿易戰。惟美方繼續在經貿問題施壓。同年5月,劉鶴第二次以習特使身分訪美,就中美貿易舉行次輪談判。劉鶴在談判後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
不過,劉鶴的說法未到一個月即被美方「打臉」。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6月16日公布第一批針對中國商品的徵稅清單,中方翌日即宣布對美徵收報復關稅;9月18日,美方又宣布第二輪加稅。直至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12月在阿根廷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上和特朗普舉行「習特會」,雙方宣布休戰3個月。
劉鶴2019年2月第三次以特使身分率團赴美談判,但結果未令美方滿意。5月6日,特朗普宣布第三輪加關稅,又抱怨「與中國的貿易協議(談判)在繼續,但他們試圖重新談判,這太慢了」。針對特朗普的抱怨,劉鶴在第十一輪談判結束後透過官媒表示,「在雙方談判仍在進行的過程中,隨意指摘『倒退』是不負責任的」,又強調「雙方的協議必須是平等、互利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決不讓步」。
鍾山加入 分析指為糾正劉軟弱姿態
在談判接近破局之際,6月29日,二十國集團大阪峰會再次舉行「習特會」,雙方同意重啟經貿磋商。此後,中方經貿談判團隊中新增被美方視為鷹派人物、具豐富外貿談判經驗的商務部長鍾山,這被外界認為是中方試圖糾正劉鶴此前過於軟弱的談判立場。此後再經過雙方多輪的互加徵關稅,直到去年10月,在劉鶴率團赴美展開第十三輪談判後,兩國終就第一階段磋商達成初步共識,而負責簽署協議的也是劉鶴。
有輿論因此將劉鶴視為晚清重臣李鴻章,並認為首輪協議就像李鴻章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般喪權辱國,主要是指協議82處出現「中國應該」怎麼做,其中涉及知識產權、技術轉讓、農業、金融服務、匯率與貨幣等七大項目,全是針對中國;但「美國應該」怎麼做僅出現3次,中國一直爭取的取消加徵關稅也沒有提到。
劉:協議外溢效應強 關鍵在實施
不過,中國官媒卻認為協議實現「平等、互利、雙贏」。對於首輪協議,劉鶴說:「作為世界上前兩大經濟體和在國際事務中負有重要責任的兩個大國,中美雙方從大局出發,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有利於全世界。」他又認為,在中美之間樹立了這種典範以後,會對整個全球經濟全球化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協議的外溢效應很強,關鍵在實施」。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