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8年香港貧窮情G報告》揭示長者貧窮情G嚴重,2018年政策介入前長者貧窮率維持44.4%,共51.7萬人,但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則較2017年微升0.4個百分點,回升至30.9%,意味平均每3名長者有一人貧窮,人數達36萬,為2009年以來新高。
.長者貧窮情G變幅(圖)
長者扶貧政策成效
就2018年長者貧窮率回升,政府稱除因近年人口高齡化加速,部分原因是綜援及高齡津貼的扶貧成效減弱,綜援對長者貧窮率的減幅比2017年跌0.2個百分點,高齡津貼跌0.3個百分點。《報告》稱2018年所有恆常現金政策令15.65萬名長者脫貧,貧窮率減幅達13.5個百分點,當中最有效的是長者生活津貼,該計劃聚焦支援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減低長者貧窮率達8.2個百分點,減幅比綜援(5個百分點)高。非現金福利方面,34.3%貧窮長者居於公屋,公屋能降低長者貧窮率5.3個百分點。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黃健偉2019年1月撰文指出,有關長者的現金援助措施產生一定效果,但仍追不上因人口老化而產生的貧窮問題,而人口老化及照顧需要增加,將使非就業人口(包括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增加,他們亦將難以直接受惠於經濟整體增長,人口結構帶來貧窮問題。社聯認為,在人口高齡化下,政府應檢視綜援、高齡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制度的發放金額及審查資格是否有效達至讓長者脫貧的目標,持續改善退休制度,包括重新考慮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
長者綜援年齡門檻爭議
政府2019年2月1日起上調長者綜援申請年齡,從60歲提高至65歲。申領綜援的60至64歲者,將由長者綜援轉為成人綜援類別,政府之後向60至64歲健全成人綜援受助人推出每月1060元的「就業支援補助金」。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指出,新政策下原本60歲長者可領綜援由最少3585元減至2525元,令60至64歲有需要長者的生活支援大打折扣。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指出,60至64歲申領綜援者難找到工作。平等機會委員會時任主席陳章明指出,基層長者普遍低學歷,多從事勞動工作,年老時體弱,重投勞動市場的限制大。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2019年1月指出,收緊長者綜援年齡門檻的政策不是要強迫任何人工作,而是因為本港退休年齡延後及人均壽命延長,他稱會加強年長者就業支援,並稱基層工作已開始出現勞工短缺,相信較年長的人覓工作會較過往易。
◆長者就業難個案:
黃月嫻女士
67歲的黃月嫻為低層退休公務員,每月有3000多元長俸,以拾荒幫補生計。她2019年4月稱,過去兩年曾應徵鐘點工人、診所清潔、連鎖快餐店等10份工作均無回音,有僱主以她年紀大為由不願聘用,有些連申請表格也不給。她說,「政府經常呼籲長者找工作,他們不是不找工作,而是政府幫不到他們」,建議政府改善長者就業措施,提供更多工種,呼籲僱主勿年齡歧視。
.青年貧窮(圖)
■模擬試題
資料A:圖表
圖表:2015至2018年青年貧窮人口及貧窮率(表)
◆資料B:持份者意見(經刪節)
自認窮忙族的青年A:曾考慮修讀高級文憑課程以改善就業條件,但因自己及家人皆低收入而放棄,只能修讀一些收費低廉的實務基層就業課程
自認窮忙族的青年B:有聽過「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但沒申請,以為是給老人家、綜援申請的。我有資格申請也不會申請,因為我有手有腳,政府資源有限,我不想靠這些津貼
學者:本港就業市場側重金融、地產、旅遊、零售等範疇,不夠多元化,青年即使大專畢業,仍難找到合適工作
政府:本港經濟顯著減弱,基層收入及就業前景或受影響,人口高齡化等會持續為貧窮指標帶來壓力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資料C:報道節錄
應屆文憑試考生婷婷表示,一家四口均有長期病患及申請綜援,中一時因爸爸突然中風,需入住老人院,令家庭負擔增加,故自中一起,放學後會隨媽媽執紙皮,每月可掙取約600元,有時候也會做散工,幫補生活開支。
婷婷說家庭經濟拮据,在準備文憑試期間仍每天去執紙皮,夜晚才溫習;而姊姊面對家庭、學業及工作壓力,加上即將大學畢業,要償還學債,精神承受很大壓力,回家後經常向她哭訴,婷婷的綜援將停止,希望政府放寬綜援資助期限及增加助學金。
資料來源:《明報》即時新聞,2017.04.16
■資料回應題
(1) 描述資料A所顯示青年貧窮情G的現象。
(2) 參考資料,歸納導致本港青年貧窮的兩個因素。
◆延伸回應題
(3) 你是否同意「政府加強經濟資助」是紓緩青年貧窮問題的有效方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答題指引見另文)
■相關概念
在職貧窮(working poor)
跨代貧窮(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生涯規劃(life-planning)
自尊(self-esteem)
[通通識 第6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