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數麻鷹是大型的公眾麻鷹普查項目,由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主辦、香港觀鳥會協辦,大人或是孩子一起在100分鐘內統計麻鷹的數目,再經統計學計算、分析後,就會存檔成為紀錄數據,用於日後監察及統計香港麻鷹數量。
麻鷹普查
普查員:王湘菱、王卓懃(圖f)
時間:日落前80分鐘至日落後20分鐘
內容:以10分鐘為一節,每10分鐘內持8倍雙筒望遠鏡不斷看四周,記錄時段內看見的麻鷹數目
裝備:鳥類圖鑑、紀錄表、8倍雙筒望遠鏡望遠鏡(圖e)
地點:大角嘴海濱公園
認一認麻鷹
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召集人楊莉琪(Vicky,圖)解釋麻鷹的特點:
名稱:黑鳶(俗稱麻鷹,圖)
動物類別:猛禽(即掠食肉食性鳥類,為捕獵者)、屬於「留鳥」,即一年四季都在同一地域逗留、居住、繁殖,是「本地居民」
特徵:尾巴凹陷
數麻鷹發現多
發現一︰麻鷹不殘忍
卓懃:「我以為麻鷹是很殘忍、兇狠的動物,因為會吃其他動物,現在知道牠們也會吃腐肉、垃圾,沒有想像中殘忍。」
*麻鷹又可稱為「大自然清道夫」,吃海面漂浮的腐肉、魚屍、鳥類及小型動物
Vicky說:「知道麻鷹數量有助了解大自然狀G是否健康,因為麻鷹是食物鏈最頂層,如果麻鷹數量少了,有可能是因食物不足而離開或死亡,食物不足即表示下層生物的數量出現問題,一層層思考下去,就會了解到大自然狀G。例如究竟是否因為氣候問題,或是其他原因導致生態系統出現變化等。」
■知多點
食物鏈
食物鏈是什麼?生物中有些會吃草、有些會吃其他生物,這是牠們的天性,例如蝸牛吃植物、小鳥吃蝸牛、麻鷹吃小鳥,這種大自然的「進食」系統,稱為食物鏈。一般分有四層:
■想一想
了解動物的天性和食物鏈後,你還會認為一些動物很兇殘嗎?為什麼?
發現二︰麻鷹時大時小有原因
湘菱:「用望遠鏡數麻鷹,我一直弄不清楚通過望遠鏡看到的麻鷹大小,有時可能看得很小(a)、有時又覺得很大(b),最後發現看到的大小剛好 (c)。」
*觀鳥用望遠鏡一般為8至10倍雙筒望遠鏡
■知多點
望遠鏡功能
Vicky說:「一般觀鳥會用8至10倍雙筒望遠鏡,原因是距離不會太遠,又剛好可見天空鳥類,而且雙手持望遠鏡時也能保持穩定。」原來倍數愈大的望遠鏡,可看到愈近且愈細致的景象,不過輕微的晃動便會影響清晰度。要數麻鷹的話,還是看闊比看近好。Vicky說:「較高倍數的單筒望遠鏡,需要用腳架穩定。」(圖g)
選擇合適倍率
望遠鏡的放大功能與「倍率」有關,是指可以讓人用望遠鏡觀察的物體大小,例如用10倍望遠鏡觀察100米外的景物,就像你肉眼看見10米距離的景象一樣。
■考考你
湘菱說看到的麻鷹大小剛好,她通過8倍望遠鏡看800米外的景象,是看到像___米距離的麻鷹大小。
8x42?
湘菱的望遠鏡上寫有「8×42」是什麼意思?8指8倍,42指「物鏡」的有效直徑,表示望遠鏡的亮度。物鏡是望遠鏡前端的兩塊鏡面,數值愈大,表示光收集能力愈佳,景象更明亮。
發現三︰麻鷹日落歸家
湘菱:「家住這區,但平時沒有發現有這麼多麻鷹,日後應該會多點留意。」
*香港受麻鷹歡迎地點:馬己仙峽道、西貢碼頭、大角嘴海濱公園,高峰時期分別出現過800多及各400多隻麻鷹
Vicky說:「麻鷹的生活是按日出及日落的,日出時牠們會飛出外找食物、日落便回家休息。所以日落前後麻鷹回家是最方便統計的時間。麻鷹會在樹林棲息,海邊就方便牠們找食物,所以麻鷹多選擇在短距離內有樹林和海邊的地方出沒。」
Vicky說機構2005年開始有系統記錄麻鷹數目,不過仍未有詳細分析報告,她說高峰時從3個地點觀測到的麻鷹數目達1700多隻呢!
■知多點
普查員記錄的數字需要留待日後分析,成為參考數據。為確保數目較準確及合理,需要恆常記錄,即長時間用同一套記錄方式才能作比較。(圖h)
就像麻鷹普查,Vicky說每個月都有人在特定時段記錄。按統計學計算方式,會先將大家蒐集的紀錄初步比較,當紀錄中有特別不同(例如特別高或低),都會先排除,然後再計算及分析,這能令數據更準確呢!
今次湘菱、卓懃調查完畢,但還要待分析數據,一段時間後才能看見成果呢!
■關鍵詞
黑鳶 black kite
雙筒望遠鏡 binoculars
食物鏈 food chain
(答案見另文)
文:大海
圖:劉焌陶、香港觀鳥會/HKBWS
[常識學堂 第1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