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持續逾半年,公民實踐培育基金早前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就修例事件撰寫宏觀的民情報告,並於昨日發表。香港民研主席鍾庭耀表示,整場運動源自政府一個「小錯誤」,政府誤解修例的象徵意義,看不到港人對「自由」這核心價值的捍衛。他憂慮若港府及中央繼續誤判民情,甚至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將令運動演變成反京、反共的運動。 鍾庭耀說,反修例運動是自由主義對威權管治的角力,運動發展成反特首、反警察、反極權,是源自特首對修例的誤解。他說,市民並非關注修訂《逃犯條例》本身的技術層面,而是更深層次的核心價值——自由。 鍾庭耀:港府缺乏智囊說真相 鍾說,自銅鑼灣書店事件、一地兩檢的執行,市民憂慮中央人員跨境執法,關注自由價值,惟政府一直無體察這方面的民情。對於目前社會僵局,他揣測港府及中央或許缺乏智囊團隊說出真相,以致誤判民情;甚或對比人民福祉,政權更關心自我存亡。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周三(11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香港尚未完成23條立法,認為這是近年「港獨」等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活動不斷加劇的主因。鍾庭耀對此表示憂慮,稱若特區及中央政府繼續誤判民情,甚至推動23條立法,將會令運動演變成反北京、反共產黨的運動。他認為,中央在未掌握深層次矛盾的情G下,以為推動23條立法可解決問題,「一定會適得其反,反對聲音只會更高更大」。他擔心若政府推動23條立法,會令市民以為是中央逼令港府,「整個運動的轉向會變得好危險」。 他表示,「如你(中央政府)明白大家關心的是自由問題,就不要將它說成國家問題、民族、愛國與獨立的關係,在那方面做文章。這樣做文章,是誤判,也是無意中製造更多矛盾」。 陳方安生:反修例非爭港獨 公民實踐培育基金董事、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強調,反修例運動並非為爭取港獨或推翻特區政府、中央,市民只是捍衛一國兩制,以及基本法所承諾的法治及普選。她呼籲港府與市民真誠對話,盡快回應五大訴求。 明報記者 (反修例風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