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海水上升影響遠超預期 港廣泛受威脅 最新推算:2050西九機場啟德或淹沒
【明報專訊】全球暖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脅人類生存,美國有研究機構利用新的數碼模型,推算到2050年,全球將有3億人的家園或因海平面上升面臨水浸風險,香港多區遇到高水位時亦可能大範圍水浸,包括政府視作土地供應「重鎮」的錦田、洪水橋一帶,而赤P角機場、西九和啟德一帶有大範圍面臨被淹沒風險。中文大學地理學者劉雅章認為,研究採用新模型,推算較以往準確;天文台則對研究結果有保留,認為有關推算與天文台以往的研究及實際經驗有很大出入。
威脅全球3億人 原估算4倍
美國研究機構「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al)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中心採用了新的地理資訊數碼模型「CoastalDEM」,推算到2050年,全球有3億人口的家園或會低於海水一年一度的最高水位,而以往常用、但較易有誤差的地理模型「SRTM」,所推算出受影響人口為7900萬,換言之,採用新模型推算後,更大面積的陸地將面臨被海水淹沒。
錦田洪水橋「土儲」帶「重災」
根據「氣候中心」的地圖,2050年本港新界西北是水淹「重災區」之一,包括政府視作中長期土地供應重要來源的錦田、洪水橋一帶。此外,根據最新推算,本港多處面對水浸威脅的範圍大幅增加,例如啟德一帶,舊模型只顯示舊機場跑道一帶有水浸風險,但新模型顯示,東九龍一帶包括九龍灣、新蒲崗及九龍城一帶均有水浸風險,另西九、赤P角機場等均面臨被淹沒風險。
天文台:與過往數據經驗大出入
天文台表示,「氣候中心」所採用的數值地形模型數據,應用在香港範圍內似乎有很大限制及不確定性,導致2030年在低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本港包括機場在內多處已開始受水浸威脅,這與天文台過往的研究及基於歷史觀測數據所得的經驗有很大出入。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今年4月已委聘顧問公司研究全港沿海較低窪或當風地點,範圍包括杏花h、將軍澳、西貢、南區等,政府會根據研究結果制訂合適防禦及應對措施。
中大學者:新模型更準
港大學者:政府應重新評估排洪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研究教授劉雅章說,新模型是採用更精密的地勢資料,故預測會較舊模型更準確,而研究反映本港面對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嚴峻。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關國雄則認為,香港發生海水平均高度高於陸地的機率不大,但隨荇平面上升,漲潮或風暴潮期間,海水水位或與陸地相近,有水浸風險。他說,近年政府在錦田及新界北其他地區有改善渠務工程,但他估計是以舊估算設計,認為政府可根據國際最新估算,重新評估高危地區的排洪能力。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認為,「氣候中心」的研究用了全球模式數據,而非香港本地真實觀測所得數據作推算,因此有一定偏差。他說,面對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雙重夾擊,以往50年一遇的高水位,到本世紀末將變成每年一遇,令維港兩岸海岸線範圍水浸,新界西北部海拔低,也是高危地區。他認為政府應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帳內劃定最少5000億元,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所需工程的預備款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