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率領團隊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日前在湖南接受首次公開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畝產達1046.3公斤。袁隆平表示:「達到預期,很滿意。」他還透露,未來目標是1公頃產20噸,即畝產1333公斤。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報道,前日和昨日的測產,由湖南農學會組織,專家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福建農業科學院、湖南農業大學等多家機構。測產田塊位於湖南衡陽市衡南縣雲集鎮清竹村,以福建農業科學院院士謝華安領銜的專家組,還觀摩了位於湖南湘潭市雨湖區和長沙市芙蓉區兩處試驗田的另外兩個組合。
前日下午4時,專家組對雲集鎮示範的新組合「G3-1S/親19」進行機械化收割測產,昨日12時左右公布結果顯示,第1丘實收面積為468.48平方米,實收毛穀達882.8公斤,第2丘實收面積為711.52平方米,實收毛穀達1363.0公斤,按照標準含水量13.5%折算,分別折合畝產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畝產1046.3公斤。
另外,「G3-1S/親89(熏u一號)」經取樣考種,平均每畝有效穗數是15.8萬,每穗總粒數為390,總穎花數達每畝6000萬。上述兩個組合及「G3-1S/親183」,於6月14日至16日播種, 7月5日至12日移栽。
根據「G3-1S/親19」的測產結果和另外兩處未測產試驗田的觀摩結果,專家組認為,這次3個組合均表現出株型優良、莖稈粗壯、耐肥抗倒、分蘗力強、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籽粒充實飽滿、後期轉色好、不早衰等特點。專家組指出,第三代雜交晚稻新組合表現優勢強,產量有重大突破,建議國家及相關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動產業化進程。
在專家評議會上,袁隆平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是利用普通隱性核雄性不育系為母本,以常規品種、品系為父本配製而成的新型雜交水稻,克服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缺點。目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已建立成熟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體系,選育一批第三代雜交水稻不育系,並透過秈、粳亞種間優勢利用,培育出系列苗頭強優組合。
中通社報道,中國第一代雜交水稻是以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三系法雜交稻,目前推廣面積約1億畝,但選育到優良組合的難度較大。第二代則以光溫敏核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兩系法雜交稻,若遇異常天氣易出現製種和繁殖失敗。根據資料,水稻畝產700公斤已是大豐收,2012年湖南曾種出畝產9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