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讀中學的時候開始對文學產生興趣,那時修讀中國文學和英國文學兩科,到現在仍感謝兩位老師的教導。很有趣,兩科選材的方向不一樣,前者偏重古典,後者是現代,我當時比較喜歡英國文學,所以大學便選了英文系。回想當年閱讀英國文學,好像讓我明白一些事情,朦朦朧朧的,但說不清是什麼。之後,不知在哪年哪月哪日,大概是在一個睡不茠熔M晨,突然想到文學總是讓人傷感這道理,文學總是說不快樂的故事。這樣想下去,我從中學開始不就是不斷在閱讀不快樂的人生嗎?為何呢?人生不是追求快樂嗎?我為何還要看文學?
這個夏天的5、6月,閱讀的時間幾乎是零,心情極差,很不快樂,與朋友見面的機會反而多了,但坐下來談的盡是社會政治問題,本來準備閱讀的一本長篇小說,兩個月只看了20頁。7月份有一個機會短暫離開香港,到歐洲開會。有一天,在群山圍繞的下午,我記起我帶來的那本小說,翻開第 21 頁,在太陽的自然光下閱讀起來。這個下午,我看了100多頁,兩天後我便看完了這本總共看了3個月的小說。我感到快樂,但諷刺地這小說並不是一個快樂的故事,一如所有富啟發性的文學。
英國著名作家佛斯特(E.M. Forster, 1879-1970)在1913年動筆寫《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小說一年後完成,但要等到作者死後翌年才出版,因為英格蘭在1967年才停止把男同性戀入罪,所以佛斯特在生前沒有出版此書。小說現在是男同性戀文學的經典作品,曾經改編為電影。
墨利斯的所謂愛情 充滿階級意識
小說是一個成長故事,從男主角墨利斯中學時期,寫到大學畢業後走入社會的過程。年少的墨利斯已經覺得自己對男性有特別的親切感,但他說不出是什麼。小說最快樂的部分是他在劍橋大學讀書的時候,他與英俊、富有和富藝術氣質的克萊夫相戀,大學的空間讓他們享受某程度上的自由。然而,當他們畢業後,走進社會的牢籠,情G便改變了。上流階層的克萊夫主動和墨利斯分手,然後與女子結婚,走上從政之路。墨利斯感到很沮喪,為何他突然愛上女性?其後,墨利斯愛上了克萊夫家堛漕k工人艾利克,更與他發生了關係。
墨利斯從簡單的生活到複雜的生活,從人生小量的問題到大量的煩惱,從快樂到不快樂。然而,小說的「不快樂」不光是來自克萊夫的移情別戀,很大部分是源於墨利斯對自己的認識。階層是《墨利斯的情人》另一個重要的主題,當墨利斯與艾利克發生關係後,他感到恐懼,因為他害怕工人身分的艾利克會勒索他,危害他的社會地位。 他這樣想艾利克,比他更有地位的克萊夫又是否同樣這樣想他呢? 說到底,墨利斯的所謂愛情,其實是充滿了階級的意識。
文學告訴我們人性陰暗面
小說的結局,我不在這婸﹞F。看小說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與人物從快樂走向不快樂。文學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我們人性的陰暗面,因為作家相信只有深切認識不快樂,才會真正明白快樂的意義。從不快樂的故事,走回不快樂的現實,面對問題,大概是讀文學的人必經之路。
.黃淑嫻 - 作家、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創作小說、散文、詩。作品包括小說集《中環人》(獲第25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近作散文攝影集《亂世破讀》。
.賴恩慈 - 電影及劇場編導、演員。曾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鮮浪潮電影大獎等。代表作《女兒紅》(獨 腳戲) 及《N+N》(電影)。出版散文攝影集《亂世破讀》。
文:黃淑嫻
圖、圖說:賴恩慈
[語文同樂 第3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