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文史:暴(bou6) 徒(tou4)

[2019.10.11] 發表
反修例風暴中,警方與建制派指摘勇武示威者是「暴徒」,示威者則批評警察濫用武力。圖為9月警員與示威者於屯門發生衝突。(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政府「撤回」修例後,示威仍未見平息,焦點落在武力:警方與建制派慣常指摘「暴徒」,示威者則批評警暴。暴徒帶有明顯貶義,但為何是貶義,倒值得思考——當然不是刻板的「愛好和諧」如此簡單。

官家

「暴徒」最早見於西漢後期官方會議紀錄《鹽鐵論》(《史記》則曾出現「暴民」),高官認為阻塞關隘的暴徒及各地動亂者,難以禮義之道平息,只能武力鎮壓,嚴格執法。這種講求效率與權威的典型法家思想,是君主專制的一貫思維:比起訴諸虛無縹緲的道德與民心,壟斷權力、立竿見影更能討國君歡心——這是商鞅分別以王道、霸道游說秦孝公後的感受,其變法成功亦令君主集權成為常制。當國君權威不容挑戰,恃武的起事者以至鋤強扶弱的俠士自然被視為惡賊(韓非子即把俠列為蛀米蟲),只有殺頭甚至族誅一途——除非國家衰落得允許招安。

儒者

作為對亂局的應急處理,儒家不反對從嚴管治(《周禮》:「刑亂國用重典」),但前提是禮法崩潰得君臣相戮的地步,由賢者介入。而若是國君無道,商湯伐桀、武王伐紂不過是殺賊(《孟子》:「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不單不是暴徒反是賢君——當然也有古板的伯夷、叔齊批評周武王以暴易暴。事實上儒者關注的並非暴徒本身,而是其反映國家盛衰的政治寒暑表特質,如《大戴禮.主言》謂「明主之治民有法……賢民無所隱,暴民無所伏(匿藏)」。《鹽鐵論》中儒生正是如此反駁高官的鎮壓想法:以德治國,根本不會有禍亂。

循環

在這現實與理想夾縫中形成的中國歷史,就是荒謬的循環:明明作亂是滅族之罪,而傳頌下來的亦多是平亂的王侯將相故事,卻歷代都出現大量民變,重複着衰落、流民暴亂、滅亡的結局。畢竟在百姓看來,政權失德保障不到溫飽,根本是官逼民反——這樣的歷史主軸,正是《水滸傳》多次遭禁仍受歡迎得位列四大名著的原因。不過就算國家推行王道,亦不見得是萬靈丹——以有限土地供給快速滋長的人口,古代的農業技術難以應對,當人口達到臨界點,社會便會崩塌(馬爾薩斯陷阱);更不用說現實最難應付的,是既得利益者的欲望。

.葉雨舟 -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文:葉雨舟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97期]

更多教育
破讀日常:不快樂的快樂
【明報專訊】我讀中學的時候開始對文學產生興趣,那時修讀中國文學和英國文學兩科,到現在仍感謝兩位老師的教導。很有趣,兩科選材的方向不一樣,前者... 詳情
字旅行間:守衛香港系列.1941年香港保衛戰
【明報專訊】■當年的香港守軍——吳皓妍 那日,我和友人前往黃泥涌峽徑,走到口渴,卻誤入衛奕信徑,走到汗流浹背,又錯進港島徑其中一段……... 詳情
卷四備戰:如何拓新意
【明報專訊】同學困擾的是:苦苦練習,還是未能做到「意念豐富」、「見解精到」;而老感沮喪的也是「毫無驚喜」! 怎樣才能拓展新意念? ... 詳情
【明報專訊】示範: 兒童心智尚未成熟,若跟他們分析什麼情况是對的,什麼時候是錯的,反而會令他們無所適從。所以童話故事一般會以「惡有惡報... 詳情
綜合精練:改善施政之五∕全文示例
【明報專訊】題目: 香城民政事務處為推廣「直接溝通,全面掌握」這理念,舉辦「二○二○聯繫香城人」計劃,現正徵集各界意見。試以香城中學公...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