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前總統希拉克逝世,享年86歲。他在1995年至2007年期間入主愛麗榭宮,最為世人記得的時刻,是2003年與德國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他任內推動改革不果,內政經濟表現欠佳,但卻是首名承認法國二戰時協助屠殺猶太人責任的法國總統。希拉克的公職生涯雖然不乏爭議,如捲入挪用公款醜聞,惟一直是法國最受歡迎的政治領袖之一,跟希拉克份屬師徒的前總統薩爾科齊昨形容 :「他體現了一個忠於其普世價值及歷史根源的法國。」
左右逢源 縱橫政壇40年
希拉克(Jacques Chirac)40年間曾出任多個公職,對團結法國右派政治勢力影響深遠。他1960年代起獲時任總理龐比度賞識提攜入政壇以來,兩度出任總理,更曾擔任巴黎市長長達18年,但競逐總統之位並不順利,第一次(1981年)未進次輪投票,第二次(1988年)依然敗北,直至1995年才擊敗社會黨若斯潘當選,到2002年擊敗老牌極右政客勒龐連任。他2005年曾輕微中風,兩年後放棄再度連任,到晚年再受到阿茲海默症困擾,失憶嚴重。其女婿向路透社證實,希拉克在親人圍繞下安詳離世。
在外交上,希拉克最為人所知的是2003年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儘管令法美關係受損,但其國內支持度C升至90%。在美軍率領的聯軍攻伊前一周,希拉克曾警告佔領伊拉克將會是「噩夢」。美軍後來迅速推翻薩達姆政權,但始終無法穩定局勢,反而間接造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崛起。
他有政壇變色龍之稱,能左右逢源。曾質疑歐洲整合的希拉克出任總統後推動旨在加強歐洲融合的《歐盟憲法》,但2005年在法國的公投表決慘敗,令他受到政治重挫。
2004年,他公開呼籲取消歐盟自六四事件後對中方的軍事出口禁令,被質疑是要討好北京,人權運動人士狠批他令屠殺受害人及其家庭「蒙受巨大恥辱」。
首認二戰黑歷史 「法做納粹助手」
不過,在面對法國黑歷史上,希拉克是首名承認二戰時法國協助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責任的法國總統。法國二戰時由納粹德國扶植的維希政權統治,期間配合柏林政策,合計約7.6萬名猶太人被送往納粹集中營,但戰後法國領袖一直迴避問題,希拉克1995年上台後不久便打破該禁忌。他1995年7月16日發表演說:「佔領者(納粹德國)的犯罪蠢劇,由法國人、法國這國家做助手。法國,身為啟蒙時代和人權之地,將那些要保護的人送予劊子手。」
希拉克上台之初曾試圖推動經濟改革,但遇上大示威,他曾提前大選爭取授權卻慘敗,被迫改以左派政敵若斯潘為總理。希拉克任內被詬病不作為和政治停滯,未能解決法國的債務、貧富懸殊和失業惡化的問題,2005年更發生巴黎市郊暴動。
希拉克在任期間亦爆出巴黎市長期間挪用公款醜聞,他2011年被判罪成。不過,他至死前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法國領袖之一。他精於政治公關,經常會見民眾,有時在活動握手次數之多,要在休息時把手插進冰桶或戴上石膏。
希拉克死訊傳出後,國內外皆表悼念,法國國民議會臨時暫停會議,為其站立默哀,議長費朗稱讚希拉克儼如大仲馬筆下的英雄角色,「魔術師、鬥士、比他想展示的更深邃」。法國前總統奧朗德指他是「知道如何跟法國人民創造聯繫」的鬥士,現任總統馬克龍亦取消公眾活動行程,準備發表電視演說。當年以英國首相身分支持美軍攻伊的貝理雅,則稱無論雙方有多少分歧,希拉克始終友善和慷慨。(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