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平機會少數族裔教育工作小組昨日發表檢討少數族裔學生學習中文的系統報告及建議。小組提出8個主要關注事項,包括指出「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學習架構)並非整全的課程,相關教師培訓及教學支援配套不足,教師於教導非華語學生遇困難。小組提出加強教師持續培訓、設計具針對性的教學工具等22項建議。 教育局2014/15學年起於中、小學實施「學習架構」。「學習架構」從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角度出發,列有不同學習階段的預期學習表現,教師可按此訂定學習目標、進程及預期學習成果,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平機會少數族裔教育工作小組於過去一年多,舉辦多場意見交流會,收集校長、教師、少數族裔家長及非華語學生等意見,整合成報告和建議,並已提交政府。 小組指出,學習架構並非整全的課程,進度指標亦欠清晰,有受訪教師認為架構概念含糊,不知如何跟從教導學生。同時,「學習架構」未有覆蓋教學法,教學支援不足,教師亦欠相關培訓。 前線教師:一部分培訓實用性不高 有受訪教師稱,普遍教師均沒有教導非華語學生的經驗;亦有教師稱,部分培訓課程過分茩垓z論,實用性不高。工作小組召集人利哲宏說,現時局方沒有規定教授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師須接受持續培訓,這些教師大多以中文為第一語言,但第二語言教學涉不同技能。 小組建議,應設計完善的中文第二語言學習課程,涵蓋目前「學習架構」缺失,包括具針對性的教學法、教學工具,及有系統的教師持續培訓。利哲宏認為,應盡早培訓一批教授中文為第二語言的教師,政府亦應為教師提供資歷認同機制及受訓誘因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