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及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錢培元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腸道中大腸桿菌釋出的一種毒素,與大腸癌有關,為研究癌症化療藥物提供基礎。 科學家知道大腸桿菌所產生的大腸桿菌素(Colibactin)是一種基因毒性(genotoxin)化合物,破壞真核細胞中脫氧核醣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不過,由於這種化合物濃度低、狀態不穩定及生物合成反應路徑(biosynthetic pathway)過於複雜,難以複製作研究用途,它到底如何導致DNA受損,至今仍是一個謎。 成功培植桿菌素基因簇 可測試驗證 錢培元研究團隊成功複製大腸桿菌素基因簇,及發現大量培植相關基因的方法,以測試及驗證。最終發現大腸桿菌中稱作大腸桿菌素-645的化合物,能引致大腸癌,解釋了大腸桿菌素對健康的影響。團隊計劃與醫療機構合作,研發預防大腸癌的抑制劑。是次研究由科大、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合作,結果已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 — 化學》中發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