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上月20日提出要搭建對話平台,籌備近月,她昨日公布3種對話平台的形式:由市民自由報名、抽取代表社會各階層的市民,及界別對話。她稱,第一種形式的社區對話將在下周舉辦,而即使第一次對話未必很成功,亦不會令政府卻步,認為對話比對抗好。
學界不參與:警濫捕非對話能解決
民主派重申不會參與,因民意已很清楚;有學生代表稱,學界有共識不會與林太見面,強調警察濫捕等問題,不是對話能解決,最低要求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林鄭月娥昨在行會前會見傳媒,她強調對話平台有三大原則,包括對話的對象要廣泛、不分階層、立場;過程盡量公開透明;議題開放,希望能百花齊放。她說3種形式同步進行(見表),包括市民自由報名的對話,每次預計100至200人,首場對話下周舉行,詳情稍後公布。
強調嚴正執法 讚警不偏不倚
林太稱,政府歡迎社會各界可以提供更多平台,鼓勵更多對話,因為「對話一定比對抗好」,只要情G許可,她和司局長都會積極考慮參與。她強調對話平台並不等於毋須嚴正執法,「今日放在我們眼前,首要仍然是遏止暴力」。被問到如何評估她走入社區的民情,她認為「有人會動員來等我」,而她和同事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另外,林太昨日又提到警隊執法不偏不倚,認為坊間有對警隊極不公道的批評,她說完全不同意,亦非常肯定警隊的工作。
蔡子強:緩和局勢作用有限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特首提出3種對話形式「無壞」,但對緩和現時局勢作用相當有限,因現時是反警暴運動,不是透過討論房屋等問題可解決。他又質疑,政府有很多「政治禁區」,即使市民講出意見,但政府未必會做,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政府「聽不入耳」。
蔡子強稱,第一種對話形式難度最高,官員落社區對話要有胸襟,預了被圍、被當「沙包」,若政府做了一兩次就退縮會有反效果。他認為,科學抽取代表不同階層的市民對話是新做法,但若政府抽樣會無公信力,建議政府委託學術機構進行。
指轉移焦點 民主派重申杯葛
中大學生會會長蘇浚鋒說,不會報名參加,政府現時雖然做到公開對話一步,但學界仍有要求政府不檢控示威者的前設,有共識不會與林太見面。至於會否到場示威,他稱不排除,但要視乎政府安排。
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認為,對話平台是「政治誘餌」,將轉移社會焦點,強調「政治問題應政治解決」,她聽不到民主派會踴躍參加。民主黨主席胡志偉稱,該黨會杯葛,斥林太無正視示威者訴求,未有順應民意,解開政治死結。
民建聯主席李慧k說,用什麼方式對話,都視乎對象是否接受,如邀請區議員出席對話會,未必獲得積極回應。她認為,小、中範圍落區政府都應該做,認為不是一次或一種方式就能解決深層次問題。她希望給予政府機會先開始,建議政府可作線上(網上)、線下溝通。
明報記者
(反修例風暴)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