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浪潮延伸到校園,同任中學教師的S與K分別說,接受甚至支持學生罷課,但表明不會在開學日「罷教」表態,反而希望在校園守護學生,跟進學生並輔導及支援等,但兩人也承認面對開學,內心也迷惘,「有些問題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今個新學年,K會擔任班主任,「開學當日學生幾乎全天候對住班主任」,形容一旦教師也缺席,對學生而言「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他已準備為罷課不罷學者提供公民教育分享;S則考慮為提供課後練習等支援,幫助罷課學生追進度。至於二人所屬的兩間學校對罷課安排,S說「校方很可能會安排空地,如禮堂或操場,安置罷課學生」;K稱若學生有家長信許可,暫未聞會處分,但兩人強調,若學校無理處分學生,會聯同其他教師發聲。 教「捨身取義」 恐鼓勵以死相搏 被問今年開學心情有否與別不同?K稱自己也有「開學焦慮症」,除一般課堂備課外,更難免要學生討論有關社會公義的反思,他說「有很多問題,自己未想定一套答案」。任教中文科的他說,以往教孟子〈魚我所欲也〉,提到「捨生而取義」,會舉歷史人物為例,如南宋文天祥被蒙古軍俘獲而不屈,最後捨身就義,說明世上有些價值比生存更重要;但在今日時勢,K也擔心這番話會令學生萌生「以死相搏」念頭,「連我自己都迷惘,如何調整說辭」。 但K指出,若跟教局指引回答「不知道」,衍生的問題或更大。「教師平日教人不平則鳴」,但當社會真有不公義,教師卻答「不知道」,他反問「如何叫學生相信課堂所學,可在現實中實踐?」 學校難迴避政治 「只差如何討論」 K稱學校是「小社會」,無法迴避政治,「只差如何討論」,校內有警察子女就讀,他也擔心欺凌問題,但覺得亦可藉此教多角度思考,「無論藍也好黃也好,不同人因出身、成長背景,觀點也可能不同」,學生要理解及明白別人立場。 (反修例風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