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區議會選舉11月舉行,一場反修例風暴,促使一批素人銳意披甲上陣,部分考慮在自己土生土長的社區出戰。本報早前訪問其中兩名素人:原任職廣告業、其後辭職的連桷璋,有意挑戰大埔區議會主席黃碧嬌,他說考慮出選是源於一份政府不回應訴求的絕望感;在荃灣長大、開設公關公司的劉卓裕,則於愉景選區對撼實政圓桌「雙料議員」田北辰,他說年輕人的熱誠他決心多走一步。
泛民區選聯盟 有意出選者大增
今屆區選共452個選區,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稱,上屆共有接近230人以「泛民區選聯盟」名義出戰,今屆在機制下有意出選者大幅增加,盼最終達300人,目前未有最終數字。至於「反自動當選運動」及連登參選平台「自由系」,早前分別指有9人及約30人出戰。「反自動當選運動」早前估計,目前尚有15個「白區」未有人上陣。
連桷璋本來任職廣告,去年底萌生出選念頭,那是基於對社區的想像。他本身有組樂隊,看到區內有街市甚少商戶營業,他會想像可否租來「夾band」,當下他醒覺,社區可以打破原有框框。他想像的社區很簡單,鄰里關係和諧、居民之間可建立商討文化。
連桷璋今年4月辭工休息,其後迎來反修例一役,絕望感令他發現有出選的迫切性:「每天都睡得不好,午夜醒來認為要找點事做,每個位置都要有人去打,直接令決心很大,去吧」。這份絕望感,源於他以為政府面對大型群眾運動應會有回應,「但原來並不需要,(政府)什麼都無回應」。
連桷璋從前生活很簡單,玩音樂、畫畫已覺開心。他不諱言地區工作花的時間不少,甚至較上班更費神,面對不同街坊亦要調節表達方法,走在街上,看到一磚一瓦都要思考會否有需要修理,「如果理性角度分析,不下(參選)決定是較理性」。
指對手構成權力網絡
不會再滿足選民訴求
但他最後還是下了決心出戰,他認為每個據點都要有人攻打,建制派藉衛星組織、互委會、法團等構成權力網絡,「當他構成了網絡,就不必再滿足你的需求」。有意出戰的選區,對手是大埔區議會主席黃碧嬌,他認為其「鐵票」多為既得利益者,縱是難以撼動,「但沒有人說過難就不做」。
70後公關感愧對年輕人:對不起,我們沒爭取什麼
原本開設公關公司的劉卓裕,過往曾在「月薪車長大聯盟」罷工一役協助大嫂、九巴車長葉蔚琳應對傳媒,以往政治參與主力擔任後援。令他下決心走到台前考慮出戰的,是數個反修例事件的畫面,例如機場集會看見20多歲女生熱情告訴旅客香港現G,他不禁鼻酸對女生說,「對不起,我們20多年前沒為你們爭取什麼,到這刻你們要這樣爭取」;加上元朗白衣人襲擊平民、以及銀髮族遊行盼社會有所改變,均令他感動。
劉憶述一田前行政總裁莊偉忠曾呼籲登記選民,當時他亦自問,作為「70後」可否多走一步去服務社會:「走出來要很大勇氣,但年輕人用自己的未來換取香港的未來,我們這些『老人』可能無勇氣衝前,但應向前走多步為社區」。
迎撼田北辰 批政治化妝
劉卓裕說,田北辰有不少政治化妝,過往投票立場傾向建制,未能完全回應到市民所急、所想的事。田北辰上屆區選取得逾3600票,較對手工黨趙恩來多出逾1600票。面對強勁對手,劉卓裕笑言,100人有97人都說他會輸,「只有3人(認為會贏),那是我自己與我父母」。
明報記者 邱榕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