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律政司長鄭若驊前日發表網誌稱,支持非政府機構eBRAM籌建網上爭議解決及交易平台。eBRAM行政總裁林濬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平台日後能為本地中小企提供法律服務,包括面對跨境商業糾紛時,可經網絡調解或仲裁,減低法律顧問交通及時間成本,「為中小企慳荷包,並更放膽走出國際」,但平台目前仍在籌組階段,有待立法會撥款支持。 財案留1.5億支援 eBRAM最快年底運作 林濬表示,本港有逾九成企業屬中小企,公司內部沒有法律團隊,對接洽跨境生意或卻步,「因為不熟悉外地法律,擔心發生糾紛,一旦要打官司,賺來的錢隨時要『倒貼』律師費」,不少公司亦認為不划算而放棄訴訟,不利跨境貿易發展。有見及此,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支持為大律師公會、律師會等非政府機構籌建網上仲裁及調解平台,今年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則建議撥款1.5億元支援。立法會文件提及,平台預計最快年底投入運作。 網上交文件 視像會議仲裁 省時省成本 林濬稱因平台尚在籌組,亦未獲政府正式撥款,不便透露太多細節,而近日修例風波亦帶來不明朗因素。不過,外國如新加坡亦正研究網上調解仲裁平台,「香港要急起直追」。他舉例,「若要進行仲裁審訊,以往或需僱用律師團隊去當地,但在平台上可經視像會議進行,大大節省時間交通成本」,但如何確保過程公正,如證人作供時沒有人「從旁教路」等問題要嚴格把關,「是一個挑戰」,但認為香港「有成為國際仲裁中心的優勢」,因本港是《紐約公約》的締約成員,所作的仲裁決定適用於與其他逾150個成員國或地區。 主席:法界科技步伐慢 eBRAM主席、律師陳曉峰說,本港法律界利用科技步伐較慢,「不少律師樓連文件仍只存有紙本,未有電子檔」,原因是為免法律文件被篡改,但現時科技一日千里,經加密技術可把關。他說,eBRAM平台日後經網上上載、下載和交換案件文件「省時方便」,盼藉此令調解或仲裁服務「普及化」,「讓中小企意識到法律支援的門檻不會太高,簽買賣合約可加入條款,列明有糾紛時要如何處理」。 明報記者 高卓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