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受外界關注的莫過於中國上半年經濟資料的公布。圍繞6.3%的經濟增速,中美兩國主流媒體解讀迥異,透露出在中美經貿摩擦和磋商重啟前的特殊時段的又一輪心理和輿論博弈。
周一(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流媒體以增速創「新低」、「27年來最低」等字眼報道,茩垮q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困難角度解讀,唱衰中國經濟,炒作外資企業撤離等。
與此相對的,中央經濟部門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詳解經濟資料。央媒亦發出系列解讀文章,突出中國經濟的「穩」和「亮」。其中不乏《中國扛得住耗得起,美方看明白了嗎》一類直白的針對性回應言論。
北京觀察家指出,此次圍繞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中美再次較量了一輪輿論,可以視作談判前的一種交鋒和試探,同時也是中國經濟樹立世界信心的一次機會。
可圈可點的是,此次中國官方應對有力有序,其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對「6.3%」關鍵數字的解讀令人印象深刻。
最新經濟數字出爐後,據筆者了解,北京官學界第一時間舉行了多場重量級經濟形勢分析研討會,主流意見對中國經濟走勢持積極樂觀態度,認為中國經濟韌性經受了檢驗,當得起「穩中有進」4個字,同時也正視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的現實。
有經濟學者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4月連續3次調低世界經濟增速預期至3.3%,唯一調高預期的只有中國,從6.2%調至6.3%。炒作「最低」增速概念刻意掩蓋中國的世界經濟火車頭作用和中國自身轉型階段的合理邏輯,不利於外界包括美國準確判斷中國經濟形勢。
中國經濟界真正關心的是如何持續在「進」字上做文章,其中深化改革開放、拉動內需和激發企業活力才是政府茪O點,同時也是難點所在。據透露,拉動內需將是接下來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近日,上海、北京、杭州、青島等一二線城市已開始挖潛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夜經濟」,北京設立了「掌燈人」制度,專為提升夜間經濟品質做出機制創新。接下來,部分城市還將試點放鬆汽車限購。應該看到,消費不斷挖潛和升級將形成巨大的「中國市場」效應,與擴大開放相呼應,無疑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穩定釋放的利好信號。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