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當奶嘴 影響幼兒情緒控制能力
回想一下我們的工作、休閒和娛樂,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把很多時間花在使用電子產品上。通常,我們把用於觀看電視電影、玩電子遊戲,以及使用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時間,都統稱為「屏幕時間」。那麼使用電子產品對幼兒來說,會有什麼影響?作為家長又應如何處理呢?
建議限制嬰幼兒看屏幕時間
自從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普及以來,電子產品對幼兒來說不再陌生。根據學者Hayley Barr今年的研究,72%幼兒使用電子產品主要是觀看電視節目,除了從電視看,幼兒更常使用手機等流動裝置欣賞節目。美國兒科學會2016年發表家庭屏幕時間指引,建議家長限制18個月以下嬰幼兒的屏幕時間;世界衛生組織則於上月發表最新指引,建議家長不應給2歲以下嬰幼兒觀看電子屏幕,2至4歲幼兒的每日屏幕時間不應超過一小時;對於大一點的幼兒,世衛建議家長應合理地安排屏幕時間,倡導幼兒多參與健康活動,如充足睡眠、積極戶外活動、健康飲食、親子互動等。
但是遵從上述指引的家長並不多。根據學者Victoria J. Rideout於2017年的研究,在美國2歲以下嬰幼兒的屏幕使用時間大約為每日1小時,2至4歲幼兒大約2小時;學者Ip則發現香港幼兒的屏幕時間大約為每日3小時。而家長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更是不用多說。
學習Apps需多互動多交流
這種情#如何影響幼兒的學習呢?我們通常用科技干預(technoference)來形容科技產品對人際互動、幼兒情緒與注意力的影響。例如,家長使用手機時通常表情冷漠、缺乏交流,與幼兒應答時容易表現出不耐煩,此類行為會深深干擾幼兒學習。Jenny Radesky的研究亦發現,當幼兒哭鬧不止,家長傾向用手機來分散幼兒注意或使其平靜,這亦會影響幼兒自身對情緒和行為的控制能力。
而另一方面,電子產品普及的確為幼兒學習提供了新的平台。各類學習型Apps和內容方興未艾。但家長也需要留意,相較於屏幕學習,幼兒在真實的互動情境中能獲得更佳學習效果。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在選擇學習產品的時候,留意其互動性和交流性。也就是說,當幼兒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時,最好有親身參與操作、與別人交流對話的機會。另一方面,家長和幼兒一起使用電子學習,能提升幼兒的學習成效。
總而言之,在電子化時代,我們不能忽視電子產品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合理地計劃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讓幼兒養成健康的作息和運動習慣,減少科技干預,並明智地選擇適宜幼兒的學習內容,才能充分享用科技帶來的便利,讓幼兒更好地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