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首次驗出高抗藥性的耳念珠菌,曾到瑞士的48歲肺栓塞男病人入住瑪嘉烈醫院逾1個月,在痡`抽檢確認帶有該菌,但不屬感染,沒有病徵。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表示,暫不知該菌的來源,在醫院感染或由病人帶菌入院均有可能,現要隔離該病人,防止院內傳播。他指耳念珠菌入血會造成感染,死亡率達三分之一,免疫力差或要插入侵性導管的病人有較大感染風險。
無感染徵狀 驗出樣本有抗生素可醫
瑪嘉烈醫院一名48歲男病人5月19日因肺栓塞入院,6月中抽取氣管內膜分泌樣本檢測後,在6月24日確定帶有耳念珠菌,但無感染徵狀。他曾到有耳念珠菌病例的瑞士旅行,並先後入住瑪嘉烈深切治療部和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現正於傳染病中心接受隔離治療。
瑪嘉烈醫院表示,已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亦會徹底清潔及消毒相關病房、加強員工及病人手部衛生等,會繼續緊密監察該病人情G。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指出,在痡`抽驗呼吸道樣本期間,在該男病人的樣本中發現耳念珠菌,但因其無出現感染徵狀,故現無特別針對治療。他說,尚未確認耳念珠菌的來源,醫院或瑞士都有可能。他指是次被驗出的耳念珠菌非100%抗藥性,有抗生素可治療。惟他指耳念珠菌會依附在桌面、儀器等物件表面,擔心醫院容易爆發耳念珠菌,故驗出後相當緊張,醫管局已即時採取相應措施。
可依附皮膚口腔一年 死亡率三分一
賴指耳念珠菌會依附在皮膚或留在口腔數月至一年時間,並有可能循入侵性導管或傷口進入病人體內,導致感染,如不幸由靜脈進入血液內,更可能會出現敗血病等病徵,死亡率達三分之一。他表示,長期病患、免疫力較差、需要插入侵性導管等病人感染風險較高。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屭}指出,耳念珠菌早約10年前在一名日本病人耳道樣本檢測到,因而得名,近幾年在歐美地方較流行,但非無藥可醫,部分耳念珠菌有兩三種藥物可有效治療,但若個別病人曾使用多輪抗生素,就容易滋生多重抗藥性的耳念珠菌,較為棘手。他指一般住院者毋須過分擔心,因念珠菌入侵性相對較低,對健康者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何指發現耳念珠菌為預期之內,指香港近年改用蛋白質譜分析儀鑑定,配合最新念珠菌資料庫,是次驗出耳念珠菌反映新技術有效。
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念珠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環境的真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耳念珠菌的抗藥性一般比其他念珠菌較高,故對治療方案構成限制及影響成效。發言人續指,自2016年起,耳念珠菌在歐美及其他區域流行,會密切留意耳念珠菌在海外和本地的情G,以加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