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先考考你:以下四個成語,你懂多少個?汗牛充棟、牛衣對泣、牝雞司晨、曲突徙薪。都不懂?正常啊!現代人怎可能想像一個有汗有牛有柱的成語,形容的是竟然是書籍極多?牛也要穿衣的嗎?牛衣為什麼會哭?「牝雞」是什麼?不把它讀成「杜雞」(牝粵音臏,pan 5)已經很棒了,更遑論解得正確!曲突徙薪四個字你都懂,但四字之間怎樣扯上關係,卻令人摸不蚗Y腦。還有其他例子嗎?當然有。葉公好龍、買櫝還珠、程門立雪、煮鶴焚琴,你都不懂,對吧!這類成語真夠玄虛,它已跟社會脫節,就像武林秘笈,凡人難懂,乾脆讓它藏於名山好了。 如此說來,成語都是過時的東西,應該淘汰?當然不是!很多成語仍然很有用、很好用。有些成語字面意思清晰,聲入心通,無分今古。例如:百發百中 、神不守舍 、因材施教、苦盡甘來、 力不從心、 一舉兩得等。 有些成語雖有比喻義,但形容貼切,意象鮮明,例如:如虎添翼、水落石出 、走馬看花 、對牛彈琴、天衣無縫 、立竿見影、魚目混珠等。 有些成語會有出處,它的故事內容很重要,提煉成四字精華,用得正確,可以為你節省很多筆墨,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拔苗助長等;有些成語除了字面意思之外,還有歇後意思,例如:瓜田李下暗指事避嫌疑、 亡羊補牢之後是未為晚也、塞翁失馬要帶出的是焉知非福。這類成語略為深奧,卻是表情達意的好幫手。 成語既是濃縮的文字,學習成語就要有解讀過程,切勿死記解釋。你要把它壓縮的成分分解, 才能有正確的認識。再者,成語中有很多基本的文言語彙, 對文言文心生恐懼的同學,可以由解讀成語入手,掌握初階的文言用語。以前在課堂內有一笑話,有同學問:「姑丈為什麼難明?姑媽就一定易明嗎?」由於不求甚解,因此不明白「孤掌」為什麼「難鳴」。再舉例說:精益求精中的「益」字在文言篇章中很常見,解作更加,它跟開卷有益的「益」字(好處)有不同解法;不恥下問 是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視為可恥的事,即十分謙虛,關鍵在「下」字,你向一個專家討教就不叫不恥下問了;重蹈覆轍是再踏翻過車的道路,即沒有記取失敗的教訓,解對了,你就不會把意即「踩踏」的蹈字讀成流水不絕的「滔」音;眾志成城是集合眾人的意志力量,成就堅固的城牆,明白這意思,你才不會誤寫作「眾志成成」; 得意忘形中的「得意」是指稱心如意,跟廣東話的「有趣」不同。其他如根深蒂「固」、「故」態復萌;「薪」火相傳、改過自「新」;「乘」人之危 、「成」人之美; 巧「奪」天工、「奪」門而出等,當中有同音異形不同解釋,有同音同形不同解釋。 類似的例子多不勝數,同學若肯認真解讀成語,你的中文根基會因此而紮實起來。 有人認為成語是古舊的語言,是過時的溝通工具;也有人覺得成語很濃縮,用它來幫助表達,事少而功多。我認為有些成語確是跟社會脫節,不合時宜,應該淘汰;但其實大部分成語都是瑰寶,運用得宜的話,仍然是十分有價值的。 文:朱陳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84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