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宣布研究利用革命性的「基因剪刀(CRISPR)」技術,控制身體產生壞膽固醇的基因停止運作,藉以大幅降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病人因此只要接受一次過注射,就毋須再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研究人員已在動物測試確認此療法具有成效,期望未來3年內展開臨H測試,盼可靠此技術預防這個人類頭號殺手。 一次過注射 毋須長期服藥 目前估計全球每年有多達1800萬人死於心臟病,當中約85%死於心臟病發作及中風。心臟病風險較高者需要長期每日服用薄血藥、降膽固醇藥和降血壓藥等控制致病因素。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心臟病及遺傳學專家卡蒂里申(Sekar Kathiresan)帶領研究團隊,由左右心臟病風險的因素茪漶A以肝臟中一種製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的基因作為目標,進行基因編輯療法。 LDL會隨時間在血管內累積,最終導致血管堵塞並引發心臟病。有研究顯示,部分人因一種與LDL有關的基因PCSK9變異失去功能,令體內膽固醇水平較一般人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亦較小。卡蒂里申的團隊便利用近年新興的「基因剪刀」技術,以一種稱為納米脂質(nanolipids)的細小分子包裹基因剪刀CRISPR-Cas9分子,再注射入血管,它們抵達肝臟後釋出CRISPR-Cas9,並找尋PCSK9基因進行改造,最終令30至40%的PCSK9停止運作,以模仿自然的基因變異。 研究人員以實驗鼠作測試,發現注射後其體內膽固醇水平下降達35%至40%,而以猴子為對象的測試亦有良好效果。研究人員期望在未來3年內以患有遺傳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展開臨H測試。此患者因基因問題,長期維持高膽固醇水平,連藥物亦難以控制,往往會於30至40歲左右時患上心臟病。如療法證實安全有效,將進一步推廣。 卡蒂里申相信,療法對任何有心臟病風險的成年人都有幫助,而最重要的,是將心臟病的治療方向由長期護理變為「一勞永逸」,不單便利病人,亦可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不過,有專家則警告,基因療法難以確實控制多少基因受影響,一旦出錯,例如令太多基因停止運作導致膽固醇水平過低,便可能影響健康,且無法逆轉。(衛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