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務委員會前日通過豁免海外專科醫生評核期(前稱實習),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昨引述政府內部評估指出,放寬評核期後每年有100名海外醫生回流,他個人則評估每年僅30人,屬「杯水車薪」,相信可短期紓緩人手壓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引述醫生意見表示,現有問題源於醫管局長期沒有處理的人手編制和資源錯配,政府會研究改善制度。
醫學會料「外援」完約投私營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相信豁免評核期有助吸引海外專科醫生,紓緩資深醫生的壓力,騰空時間培訓年輕醫生,起碼「有3年頂住檔」,但「老實說是杯水車薪」。被問該批醫生做完3年約會否全投私營市場,他相信會出現這情G。對於免試執業,他說「現在來說我會企硬,覺得不應該免試」,最重要是病人安全,「如果哈佛教授好有實力,考執業試我估計都會不合格,因為很多知識都會忘記」,建議透過有限度註冊來港。
林鄭月娥昨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表示,醫委會在「罵聲中」通過免評核,但只是「輸血」而沒有「止血」,問及如何改善公立醫院人手。林太回應說,醫療人手不足是一個「很大問題」,對醫委會通過方案感安慰,至少行了第一步,但不知成效如何,她又稱上月中收到醫學界議員陳沛然的信,提及問題源於「醫管局堛矕薇S有處理的人手編制和資源錯配等問題,令很多同事有少許憤憤不平,導致士氣低落,這是一個管理問題」,她說有信心與食衛局長陳肇始一起研究如何疏解醫生不滿。
醫局:海外招聘進度理想 現12外援
醫管局發言人昨表示,在海外招聘醫生進度理想,現有12名海外醫生在醫管局;2018年全年全職醫生流失率為6%,局方會持續檢視人手情G及推行計劃,以配合需要和維持服務水平。
團體倡擴公私協作 彭鴻昌憂走更多公醫
此外,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建議政府成立「醫援署」,將醫管局公私營協作計劃延伸至所有專科,以資助價為正輪候專科門診的病人配對私營醫療服務。
不過,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公私營協作為私家醫生提供穩定病人來源,公院醫生或更安心離開醫管局,帶來人手壓力,他認為可集中放射診斷等「壓力點」,加強公私營協作,並選擇外判一次過、能標準化以計算成本的服務,以善用公帑。
醫管局指出,研究新公私營協作計劃時,會審慎考慮服務需求、合適病人類別、計劃潛在複雜度、私營市場可配合的能力及適應程度,以及會否影響公院專科醫生人手流失等。食衛局指出,會繼續與公眾溝通設立適切的協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