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家長為制止幼兒「扭計」而遞上手機,有學者認為,「電子奶嘴」雖可即時安撫子女,但長遠而言不是最好方法,或會令幼兒對此成癮,不會自制,甚至影響日後社交能力,建議家長讓子女讀實體書或動手做活動。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說,不足1歲的嬰兒已坐在嬰孩手推車看手機,2至5歲幼兒「手機送飯」情G更普遍,他稱理解家長以電子產品安撫子女,「煩少一會」,但認為做法對幼兒成長未必最好,尤其心理發展方面。他舉例稱,電子產品易令人成癮,「一撳手機,會即時有回應」,易生「一要即有」心癮,憂慮他們長大後自制能力弱;又指幼兒經常用電子產品,減少在真實世界與人溝通時間,影響社交溝通能力。 他建議家長都要身教,與子女一起放下手機、一起專心吃飯,勿一心多用;即使無暇看管子女,也要培養他們獨立玩耍的能力,如自己一人看書、動手玩模型等。若無可避免要讓子女看電子屏幕,也要善用時間,林俊彬建議家長盡量陪伴在側,將手機影片內容與生活連結,教子女知識,「幼兒從動物紀錄片看到獅子,家長可趁此機會教他們貓科動物習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