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研究極端天氣對香港的影響,天文台一直透過不同渠道蒐集氣候數據,除由儀器蒐集氣象數據及透過電腦預報模式外,天文台近年因應社交媒體急速發展而興起的「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簡稱「眾包」),蒐集市民提供的資料和圖片,如水浸、塌樹及龍捲風等,讓天文台發出更適切的提示和警告。天文台長岑智明表示,最快今年底前會在天文台的應用程式加入新功能,讓天氣發燒友提供天氣資訊以供市民參考,天文台亦會向他們提供訓練,以提供更準確的天氣觀測資料。 蒐市民山竹圖片製互動地圖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天文台透過facebook徵集市民拍攝的照片及影片,作研究及公眾教育用途。天文台挑選了部分照片及影片,製成一個以地理資訊系統平台顯示的網頁「山竹風暴破壞互動地圖」供市民參考。 岑智明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天文台每日利用儀器蒐集大量氣象數據,包括雷達圖像、氣象衛星等,另會透過電腦模型預報天氣;近年天文台透過社交媒體,讓市民提供天氣資訊,例如2013年天文台與中大及理大共同建立的「社區天氣觀測計劃(CWOS)」,透過提供不同網上平台讓市民上載天氣照片和觀測報告,並與其他人分享,擴闊市民對天氣與氣候的認識。 岑智明指出,「社區天氣觀測計劃」facebook群組已突破7000人,天文台計劃今年底前在應用程式「我的天文台」加入新功能,率先讓該群組成員提供天氣資訊。另外,天文台亦與facebook初步商討,取得Safety Check(報平安)的數據,以供研究用途。 訓練發燒友 確保資料準 岑智明稱,「眾包」的好處是有大量網民提供資料,「好似有好多人幫你做事,但當中亦夾雜了假的資料,不能照單全收」,天文台除了會篩選以確保資料真確,亦會加強提供訓練,提升發燒友的天氣觀測能力,以提供更準確的天氣資訊,讓市民參考。 AI分析大數據助編風後航班 岑智明又說,航空界近年亦有採用大數據協助流量管理,例如去年山竹逼近本港前,航空公司已取消部分航班,以紓緩風暴過後復飛的延誤情G。他指以往遇到惡劣天氣靠空管人員經驗判斷航班調配,若加入人工智能分析大數據,評估會更準確,變相提升效率。 明報記者 馬耀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