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時醫管局聘請海外醫生設有門檻,要求醫生持有中期專科資歷,若需獲正式註冊須考獲本地醫生執業試。民建聯擬推的私人條例草案,海外醫生不單免試、毋須來自國際認可排名較高的大學,更認為醫管局可調整聘請海外醫生的準則,包括可聘請剛畢業的內地醫生,稱相信有醫管局及醫委會把關可確保醫生質素。有醫管局中人指出,做法易製造另一隻「怪獸」,架空醫委會維持醫生水平的角色,認為不應「以政治講專業」,更稱若無法確保海外醫生質素,「隨時會醫得死人」。 批「以政治講專業」 沒諮詢業界 熟悉醫管局運作人士表示,現有門檻並非由醫管局自行制定,當年與醫學會、前線醫生、醫學專科學院及醫委會等商討,並達成共識,若將設立門檻工作完全交予醫管局,或會形成另一隻怪獸,恐難以制衡權力;而醫委會的功能則由負責維持醫生專業水平,淪為批核有限度註冊申請的「橡皮圖章」。 該人認為,現時民建聯提出私人條例草案的做法,是以「政治講專業」,亦沒有諮詢業界,起碼沒有與醫管局行政總裁梁蠸憟瘣奐N見,形同「以市民健康做政治騷」。他續說,若醫管局獨攬訂立聘請海外醫生門檻的大權,容易引起爭議,例如決定是否引入內地醫生,有可能令當局陷入不必要的政治漩渦及罵戰,導致現時受廣泛認同的機制受質疑,並影響醫管局信譽。 指癥結缺中層專科 倡放寬實習 他分析,引入海外醫生切忌操之過急,若無法確保醫生質素,「隨時會醫得死人」。他稱目前人手短缺的癥結在於缺乏中層的專科醫生,應集中處理該問題,例如先放寬專科醫生實習,其後考慮放寬達中期專科資歷醫生的實習期,另可考慮專科醫生做滿5年免試獲正式註冊。他又說,「本地培訓醫生已經好吃力」,若引入未達中期專科資格的醫生,既不能紓緩專科醫生不足,亦會加重培訓的負擔。 蔡堅:考試是唯一評核方法 醫學會前會長蔡堅則認為,考試是唯一可評核水平的做法,如果醫管局有權訂立聘請門檻及評核醫生表現,如負責評核的顧問醫生「做醜人、執得好緊」,不批准個別海外醫生正式註冊,「分分鐘被人斬」,亦難以確保當中沒有與達官貴人私相授受的情G。 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表示,截至2017年6月,醫管局及衛生署並無聘請在內地受訓的有限度註冊醫生,而港大及中大分別聘請14及10名來自內地的海外醫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