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媽媽煲的愛心靚湯放涼了,表面會凝固一層白色油脂,血液「太肥」亦一樣。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偶然會收到這種血太肥的「牛奶血」,因捐血者飲食肥膩致血脂過高,血漿由平常人的啤酒金黃色變成奶白色,亦有吃大量深色蔬菜的捐血者血漿呈綠色。有醫生提醒「牛奶血」患者長遠會增加中風及心臟病風險,更可能出現死亡率達5%的急性胰臟炎,曾有血脂高患者要入院洗血,提醒高危者少吃豬手、肥叉燒等三酸甘油酯含量高的食物。
明報記者 朱韻斐
紅會致電「牛奶血」者 提醒改生活習慣
捐血者捐贈的全血都是深紅色,但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指出,有如隔夜湯水,血包放幾小時至半天,偶爾可看到特別的顏色,部分血脂過高者的三酸甘油酯會浮上面,令在血包上層、本是清澈金黃色的血漿變成奶白色,三酸甘油酯含量愈高,顏色對比愈明顯。
李卓廣說,每當發現「牛奶血」,都會致電提醒捐贈者或需改變生活習慣甚至求醫,曾有30多歲身形肥胖的男貨櫃車司機,長期缺乏運動並常吃肥膩食物,雖無病徵,但一次捐血發現其「牛奶血」,轉食得清淡,血脂問題終改善。李說,部分人捐血前一晚吃了麻辣火鍋或早上吃了肥膩的盅頭飯,也會現「牛奶血」,最年輕的「牛奶血」捐贈者是20歲出頭的女子。李稱部分捐血者改善飲食習慣後,下次再來捐血時血漿已變回正常的金黃色。
血脂多易患急性胰臟炎 死亡率5%
香港肥胖醫學會委員、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張潔婷指出,三酸甘油酯就是「肥膏」,主要來自食用雞腳、鴨腳、豬手、燒肉皮、肥叉燒、油炸食物等,正常人三酸甘油酯水平應低於1.7mmol/L,若超過10mmol/L就有可能傷害胰臟,引起急性胰臟炎。急性胰臟炎患者通常會肚臍附近位置劇痛,並延伸至背部,同時會嘔吐、血壓低、呼吸困難、發燒、胰臟腫脹等,嚴重者胰臟可出現膿包甚至引起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達5%。
張又稱,其所屬醫院每年約有三四宗三酸甘油酯過高引起胰臟炎的入院個案,主要是肥胖、糖尿病控制差、酗酒的男病人,亦有少數遺傳基因病患者。該院去年有一名30多歲、身高體重指數(BMI)超過30的男糖尿病人因肚痛和嘔吐入院,經檢查發現胰臟酵素上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逾12mmol/L,要洗血濾走多餘的三酸甘油酯。
張潔婷說,三酸甘油酯過高長遠增加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心臟病、中風等風險,呼籲市民應控制糖尿、戒酗酒、少食三酸甘油酯高食物和恆常運動,有家族病史、肥胖、糖尿病、酗酒等高危者應抽血檢查三酸甘油酯。
「牛奶血」「青色血」不輸病人
除了「牛奶血」,輸血服務中心更收過「青色血」,李卓廣指有喜愛吃大量深色蔬菜的捐血者,血液吸收了菜的色素而令血漿呈綠色,但不代表有健康風險。然而不論是「牛奶血」還是「青色血」,中心都不會輸給病人。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