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武維華日前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上作脫貧攻堅調研報告時稱,一些貧困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提議對「因懶致貧、因賭致貧、因婚致貧、因子女不贍養老人致貧」等現象,要採取「教育懲戒」措施。 在2020年消滅貧困人口,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會議上定下的目標,他並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於是,各地在扶貧攻堅時就出現了一些「大花筒」「大鍋飯」的做法,令不少貧困戶的「等、靠、要」惡習大行其道。一個曾到基層扶貧的朋友告訴記者,他負責的村中有一個貧困戶,在政府提供種牛飼養一年後,實現了年收入兩萬元人民幣的目標,但這個貧困戶在受訪時卻說太累,「不想幹了」,當問他覺得怎樣才會不累時,他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就想當礦老闆,躺荋N能有花不完的錢。」 蒐集國家要求 威脅扶貧幹部 朋友說,與這個貧困戶相比,更過分的是有貧困戶不僅不願付出勞動,還專門蒐集國家對扶貧幹部的考核要求,並以此作為手段要脅,若未答應其無理要求,待上級來家訪核查時,會稱「未見過定點扶貧幹部」。還有單身貧困男子要求女性扶貧職員與自己「拍拖」,令扶貧幹部十分頭痛。為免被誣告,只要對方要求不甚過分,很多時扶貧幹部便自己出錢了事。 這類貧困戶並非少數,在內地網上亦能搜到相關信息,有貧困戶甚至將扶貧物資變賣,將錢用於賭博、吸毒。 在改革開放前,內地人民公社的失敗證明人的惰性和「大鍋飯」之不可行,惜乎當局在脫貧攻堅中,未能沿用近40年分田到戶積累的成功經驗。合理的梯形差距是促使社會良性發展的必須,如何發展幫扶技術教育,令貧困戶受扶先勵志,欲魚先習漁,才是扶貧攻堅的根本。明報記者 鄭海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