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年仍是學生的魏佩菁,親身體驗過在真正病房面對病人時的不知所措;現今成為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她深明學生實習時緊張,甚至無法運用課堂學會的技巧,故魏佩菁決定將「病房」搬入課室,加上由學生主導設計的網上練習,讓他們不再紙上談兵,增多「實戰」經驗。此套教學法讓魏佩菁獲國家教育部頒發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魏佩菁專科為心肺物理治療,在前線工作及研究近10年。她說,心肺物理治療師會在醫院病房為病者排痰、拍痰等。回想當年自己實習及畢業後,要應付深切治療部個案,或術後生理情G常變的患者,魏佩菁稱「真是驚的」。她說,上課學會技巧,「但真實去做又是另一回事」。當年初出茅廬的小妮子覺得,「如果事前多點訓練會好點」。魏佩菁2012加入理大教書,發現學生實習就如當年自己一樣。她發現學生自信心不足,面對患者情G常變會怯場,在很短的臨H時間難以下判斷。同時,魏佩菁覺得,學生習慣被動掌握知識,如一般課堂只單向地聽書,在臨H犯錯也不明原因。 物理治療臨H易怯場 魏佩菁留意到醫生、護士有模擬醫學,故構思在物理治療上實行,亦曾到澳洲參考有關經驗。2013年她將「病房」搬入理大課室。學生課前須備課做好網上練習,上課時以小組形式5至6名學生,到模擬病房模擬實習,每次面對不同案例。魏佩菁會在旁的控制室,一邊觀察學生治療,同時扮演患者角色,包括說話及控制患者有不同反應如咳嗽、心電圖顯示心跳加快等。 在旁扮演患者 控制不同反應 她說,經學生同意,會錄影課室病房情G並在事後播放,學生即時透過小組討論反思,「你治療時,當刻是想什麼,為何會覺得該治療對患者是最好?」魏佩菁希望,學生在「課室病房」安全地重複練習,減少緊張和錯誤,實戰時為患者做最好的檢查和治療。 魏佩菁其後加入由學生主導的網上學習部分,學生曾到海外交流或實習後會將案例加入教材。對於今次獲獎,魏佩菁感開心及榮幸。她說,此套教學法現時主要用於心肺科物理治療;網上學習單元則與澳洲及瑞士的大學合作。她期望可因應學生情G繼續改良教學法,並應用於更多學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