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日增之際,確立電器的「維修權」(Right of repair)、要求生產商推出易於維修的產品被視為重要減廢方案。致力推動維修權的英國民間組織The Restart Project(下稱Restart)創辦人岡特(Janet Gunter)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現有消費電子產品需要更環保的設計,適當規管有助推動創新,如今歐盟等地就電器維修權立法是重要一步,期望引起連鎖效應,改變整個消費制度,避免環境災難。
2013年創立於英國倫敦的Restart 以「不用絕望,只需維修」(Don't despair, just repair)為口號,期望回應消費電子產品因故障或過時而被丟棄,造成大量電子垃圾的現象。國際電信聯盟(ITU)指出,電子垃圾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廢棄物之一,每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已由2014年的4140萬噸增至2016年4470萬噸,增幅接近一成(8%),當中只有20%(約890萬噸)循環再造。歐洲環境局(EEB)指出,現今電器耐久度日降,同時維修困難兼昂貴,甚至不及購買新電器划算,成電子垃圾有增無減主因。
Restart對抗電子垃圾的行動之一,是定期舉辦維修聚會,讓參加者學習修理電器知識,並解決電器失靈的困擾。岡特說,聚會由來自各行各業的義工負責,協助維修參加者帶來的損壞電器。他們有的是專業維修人員,亦有自學的業餘維修專家,平均約55%電器都能修理完好。她說:「在聚會中,參加者都能享受學習與修理電器的過程,以及與社區連繫的感覺。」
Restart的另一焦點則是推動以法例確立維修權。組織去年10月和其他民間組織簽訂《曼徹斯特宣言》,表明在全球推動維修權的決心,亦在去年12月歐盟首次商議立法保障電燈、電視及大型家電的維修權之際,組織與多個環保團體在布魯塞爾發動快閃示威,呼籲關注。有關法例已於本月中初步完成草擬,包括要求生產商必須確保電器可以常用工具輕易打開維修等,待歐洲議會今年正式通過後將於2021年4月起生效。
岡特認為,歐盟的新法例對於確立維修權是非常重要先例,有望推廣至電腦及手機等產品上。不過她對於業界成功游說歐盟撤銷部分革新條款感失望,例如拒絕讓非專業人士取得維修所需的零件等,另外「綑綁式」零件設計亦是有待處理的嚴重問題,「想想要更換密封式洗衣機滾筒的承軸有多困難——那就是個好例子」。
對於外界質疑維修權會令電子產品成本上漲,令消費者難以負擔,甚至令廠商失去開發產品動力而窒礙創新,岡特稱,這些質疑顯明「整個制度都需要改變」,「例如當電子產品變得更耐用,二手電器便會成為更廉宜的選擇」。她亦認為,對科技產品的規管實則有助推動創新,「真正的創新能幫助我們避免環境破壞與氣候變化,而不止於提供我們根本沒興趣或不需要的閃亮新商品」。
除了歐洲多國,Restart的網絡亦已伸延至香港。香港科技大學學生費爾南多(Fernando Garcia Albero)與同學合組REMAKE小組,去年11月起透過舉辦維修聚會,免費助科大師生及教職員維修損壞電器。費爾南多向本報稱,香港是消費電子產品的重要市場,同時過度消耗電子產品的問題普遍,期望透過維修聚會改變人們不必要地追求最新款電子產品的習慣。
費爾南多直言,香港對維修權的意識「遠較歐美低落」,由高等學府舉辦維修聚會推廣是好開始。雖然小組仍在起步階段,暫未展開政策游說工作,但未來亦計劃擴展規模,加強影響力,希望在本地推廣可持續發展原則。
明報記者 羅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