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法郎(CFA franc)於1945年12月26日誕生,是法國在二戰結束後為其非洲殖民地國家設計的貨幣,分為西非法郎和中非法郎兩種,共14國採用。近年中西非國家一些年輕活躍人士不滿這種象徵法國殖民的貨幣,提倡棄用。不過精英階層則認為非洲法郎有助經濟穩定。 精英撐沿用 年輕一代倡放棄 使用西非法郎的包括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紹、馬里、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多哥、貝寧和尼日爾8國,而中非法郎則有乍得、中非、喀麥隆、加蓬、剛果(布)和赤道幾內亞6國使用,其中幾內亞比紹和赤道幾內亞原來並非法國殖民地。非洲法郎與法國法郎掛u,法國改用歐元後,非洲法郎就改與歐元掛u,並由法國央行提供擔保,而這些國家則要將一半貨幣儲備存放於巴黎。理論上西非國家中央銀行和中非國家銀行負責調整非洲法郎幣值和貨幣政策,但實際上由法國派駐這兩家銀行的代表決定。 支持者認為,非洲法郎令幣值穩定,方便貿易,並吸引外資。不過,非洲法郎被視為殖民遺物,論者亦指出,非洲法郎國家為貨幣穩定亦要付出高昂代價,現時它們在巴黎的儲備約為200億美元,而且要面對負利率。 非洲法郎確保了法國大企業在非洲利益,也便利了非洲國家資金轉移法國,法國乃至歐盟被指通過非洲法郎,控制法郎區國家的金融主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