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環保署最快本周總結去年本港空氣質素狀G。中文大學研究發現,內地空氣污染物佔本港整體排放比例有下降趨勢,反映內地減排漸見成效,惟本地夏季排放的二氧化氮(NO2)量不跌反升,2016年較2002年增加約15%,並呈長期上升趨勢。負責研究的學者認為與本港私家車數量增長有關,建議政府加大力度減排,例如提早落實電子道路收費、低排放區及重組巴士路線等,減少路邊污染物。 4種主要污染物 3種多來自內地 本港一直飽受空氣污染困擾,當中又以冬季較嚴重,因較多時間轉吹偏北風,將污染物由北方帶到香港。環境局於2013年發表的《香港清新空氣藍圖》,明確指出「區域污染是造成香港空氣質素長期欠佳的重要因素」。過去港府研究更指出,本港空氣污染物逾八成來自內地,其餘來自香港。 中大最新發表的研究,以電腦模擬分析本港空氣污染物濃度、氣象因素如風向及風速等,再推算本港在不同季節,本地及跨境污染物排放的長期趨勢。結果發現,4種主要污染物之中,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二氧化硫(SO2)等3種污染物大部分仍來自內地,當中又以PM10的比例最高;本港的PM10逾八成來自內地,PM2.5及SO2分別近八成及約五成來自內地。 不過,二氧化氮(NO2)的比例,內地排放佔比一直偏低,2002年至2016年走勢保持平均,約為30%,餘下均屬本地排放;至於NO2的濃度,本地夏季錄得長期上升的趨勢,2002至2016年間升幅約15%。以2015年為例,單是本地排放的NO2,全年平均濃度已超出每立方米40微克的標準。 教授促落實電子道路收費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嚴鴻霖指出,本港夏季大多時間吹偏南風,內地污染物對本港影響不及冬季,但當中NO2的本地排放呈上升趨勢,認為本港有責任減排。他認為,政府針對二氧化氮的污染源頭,包括電廠、商用柴油車甚至專營巴士,均有推行減排措施,多年亦見成效,但對私家車的管制較少,而近年登記私家車數量急增,政府應考慮提早落實更進取的減排措施如電子道路收費。運輸署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登記私家車數量達到61.6萬,按年上升2.6%。 明報記者 馬耀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