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沙龍﹕吃一口文化歷史

[2019.01.04] 發表
石硤尾h街市平台
帶領學生一同上街體驗和感受,或許就是最好的校外飲食教學。
1953年石硤尾大火,造成3死51傷。(黑白圖片由康文署提供)
老師傅與年輕師傅一同做杏仁餅,各有分工,甚有默契。

【明報專訊】一代有一代的習慣,飲食同樣。過去飲汽水是潮流,今日改換成黑糖珍珠撞奶。當傳統粉果進佔「難食點心」第一位,那邊廂黑松露素餃又悄悄上^了。要了解飲食文化的轉變,除了要「知新」,更需要「溫故」,很多飲食相關的事物,仍然有待整理和記錄,但已開始逐漸消失,無法再追。要怎樣了解過去?如何讓年輕一輩認識過去,再進一步聯繫到現在的經歷?帶領學生一同上街體驗和感受,或許就是最好的校外飲食教學。

石硤尾大火與缽仔糕

讀書時談到石硤尾,總會想起1953年聖誕節的石硤尾大火,因為身處現代社會,很難想像以前寮屋區的生活,更預料不到火災對家園的嚴重影響。12月的一個下午,我與20個中學生站在石硤尾h的平台,迎荈坏講述這場奪命大火促成公屋誕生的歷史。學生大都未有聽聞,我順勢介紹重建的公屋類型,眼前所見的是1970年代建成的14層舊式公屋,而新一代40層的屋h大樓就坐落在對面街。舊式公屋總有不少玩味之處,平台上設有一排熟食檔,解決居民的三餐問題,經營了數十年大牌檔,養活了一家,也回饋給居民。想要自己落廚也可以,街市就在最底層,推開電梯大堂的大門,連串店舖只是幾步之遙,絕無誇張。學生穿梭於大小店舖,部分選擇觀察糕點店,我邊買缽仔糕邊向店家虛心請教,學生在旁聆聽記錄,也不忘嚷茩n試店家數十年的手藝。

深水鶪j牌檔的消與長

從石硤尾街市走幾分鐘便轉入耀東街,兩旁是傳統鐵皮大牌檔,確實是買少見少,僅存的不到30間。舊式大牌檔主要分成4類:粥品、西茶、小炒、粉麵,短短走幾步耀東街,已可見其中3類。左邊是「長發麵家」,始於1950年代,賣的是粵式粉麵。麵家旁邊的地盤在發展,食客坐在建築圍板之下,有點寄人籬下的感覺。右邊的第一檔本是賣西茶,現在改成小炒檔,經營的日子不算長,延續舊店的位置,卻置身於新改變之中。後面的是一直賣西茶的「蘇記」,1970年代開業,以販售咖啡、奶茶、多士、即食麵等飲品、小吃為主。「蘇記」旁邊本是「烘發油器粥店」,可惜已結業一段時間,人去檔口也隨之消失,無法湊成一條街4類不同大牌檔的活教材。

餅家內與外的傳承

走出耀東街,斜對面就是「八仙餅家」,餅家始於1960年代,已有50多年歷史。第一次知道「八仙餅家」的名字,是家人買回來紅豆月餅,一試難忘,雞仔餅、合桃酥、杏仁餅已經是後話了。學生在店面觀看餅食的種類,老闆榮哥樂於傳承文化,讓我們走入製餅工場,一睹師傅親手做餅。老師傅與年輕師傅一同做杏仁餅,各有分工,甚有默契,搓粉、壓模、脫模,學生看在眼堙A才知曉杏仁餅的產生過程。焗爐的月餅剛出爐,冒出一股熱的香氣,學生退回店面,想要吃杏仁餅、香蕉糕。我買了後在集合點攤分,不消幾分鐘,他們就將餅食連同歷史、文化一併消化了。

文:蕭欣浩

圖:蕭欣浩、資料圖片

蕭欣浩 -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曾任法國餐廳廚師,熱愛飲食、旅遊、寫作。

[語文同樂 第353期]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