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推行至今10年,政府共預留及花費24億元公帑,由非牟利機構活化歷史建築,機構只需繳付象徵式租金並獲政府資助營運。本報發現,8個營運中的項目,7個從未披露完整帳目,唯一公開帳目的營運者多年來累計虧蝕逾3億元,被核數師質疑能否持續營運。個別營運者雖然有限度公開項目收入,惟於帳目中「填錯數」,數額相差逾百萬元。至於信和旗下公司營運的大澳文物酒店及嘉道理農場營運的大埔綠匯學苑,在本報查詢後首度披露營運數字。
明報記者 陳浩謙
發展局僅披露訪客人次
稱現營運項目收支平衡
根據資料及本報統計,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稱活化計劃)推行10年,共預留及花費24億元公帑,主要用作活化各個歷史建築的建設成本及項目的營運資助。本報向發展局查詢所有營運中項目開幕至今的訪客人次及累計收支,局方最終只提供了訪客人次,並表示所有營運中活化項目的財政狀G都可達至收支平衡,包括所有業務收入、外間資助及捐款,並支持項目繼續營運。
活化計劃至今已推出5期共19個項目,不計剛揭幕的香港新聞博覽館及去年由政府接管的馬灣芳園書室,暫時有8個項目投入運作,最長已營運8年。本報逐一翻查營運項目的機構網站及公司註冊處等資料,發現8個項目中,只有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有披露完整帳目。
核數師質疑能否續運
薩凡納:收生有增長
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屬擔保公司,每年須向公司註冊處遞交財務報表。其帳目顯示學校於2016/17年度虧損逾3240萬元,是自2010年開幕以來連續第7年虧蝕,累計虧損高達3億多元,當中大部分屬美國總校借貸,每年浮動利率約4.3%,即利息開支約1200萬元,負責編製財務報表的獨立核數師更在報表中質疑學校能否持續經營。
薩凡納回覆本報查詢時沒有正面回應虧蝕及財政問題,只表示學校自開幕以來,在收生人數及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率等方面,持續及成功地增長。
至於其餘7間從未披露完整帳目的機構,大部分因為未有為營運項目單獨成立公司,故一直毋須披露帳目。記者於10月底開始,向每間機構查詢收支,其中營運大澳文物酒店、信和旗下的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以及營運大埔綠匯學苑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首度向本報披露營運數字,顯示收支趨近平衡(見另稿)。
石屋「手民之誤」倒轉兩帳項
另外5個機構則以不同理由拒絕公開帳目,記者唯有翻查項目背後營運機構的財務報表,嘗試了解項目營運狀G,並發現部分機構雖有披露收入來源,不過資料有限,收支和盈虧均未能顯示。以第二期活化計劃「石屋家園」為例,本身並無獨立帳目,記者翻查其營運機構永光鄰舍關懷服務隊的財務報表,發現當中載有石屋咖啡冰室和導賞團收入,2017年度分別為17萬及343萬元,惟對比上一年度帳目,兩項收入分別為135萬及1.9萬元,出現巨大反差。石屋家園其後回覆本報承認,2017年度財務報表有「手民之誤」,誤將冰室和導賞團兩項收入「倒轉」,已立即修改。
是否披露收支「屬機構作風」
保諮會:研機制增透明度
對於營運者披露帳目程度不一甚至出現會計錯誤,負責監察計劃運作的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劉智鵬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是否披露收支狀G等資料「乃機構作風」,委員會對此並無特別要求,他明白公眾關注歷史建築的營運,日後會研究機制「向前走」,例如規定營運機構定期公開財務狀G,提高透明度,並相信各機構會合作。
公專聯斥準則不一礙監察
本身是會計師的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批評,政府對披露帳目的準則不一,令外界難以監察,例如資金是否用得其所及捐款何來等。本身為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亦認同,機構披露帳目無統一標準「不理想」,營運機構的財務報表出錯則予人感覺「兒戲」;她又質疑負責監察的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是否有發現相關情G,政府又有否做好監察角色。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