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第一個民營Wi-Fi衛星11月27日正式公開,業者表示,這顆衛星是「連尚蜂群星座系統」Wi-Fi網絡建設的第一步,明年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系列火箭發射;這個計劃將發射272顆衛星到不同高度的混合軌道,2020年完成首批10顆衛星的發射,最終目標是在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Wi-Fi網絡。 聯合國公布的《2017年寬頻狀況》報告顯示,因地球的地貌具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特質,部分區域無法搭建網絡基礎設施,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尚有39億用戶無法使用網絡;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最新統計資料也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有5.88億人無法使用網絡。 為改善網絡訊號普及率,2013年,Google X實驗室開啟Project Loon計劃,以熱氣球攜帶通訊設備,飛到離地面1.9萬公里處,提供特定地區網絡訊號,覆蓋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支援4G通信。但因熱汽球續航力僅190天,成本高,治標不治本;其後Google的Wi-Fi飛艇「reizhi」計劃也面臨相同問題。因此,業界咸認衛星網絡或許是改變這種情況的最佳方案,包括OneWeb、Telesat和SpaceX等公司等歐美科技公司都競相投入,並已獲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 在中國擁有逾9億月活躍用戶數的連尚網,基於中國航太技術已達實現廣泛商業化應用的關鍵階段,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加速態勢日趨明顯,2016年決定砸30億元(人民幣,下同)進軍國際通訊衛星市場,以272顆衛星建構網絡訊號可覆蓋全球的「連尚蜂群星座系統」,打出「讓全世界人民免費上網」的願景,消除互聯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數位鴻溝。 連尚網絡衛星團隊首席科學家安洋表示,衛星上網是最合適的選擇:「熱氣球看上去便宜,實際上不然;一個飛艇造價3000至5000萬元,飛艇在天上要燃料,成本很高。無人機損害率非常高……這幾個方案綜合測算下來,還是衛星最便宜。」 據了解,建構衛星網絡需發射數百至上千顆微小衛星,成本不低,是高風險高投資的計劃,企業紛紛入局,看中的是衛星網絡在通訊、導航、環境監測等不同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