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商斥千萬 紙包盒回收廠料明年投產
【明報專訊】紙包飲品盒缺乏回收渠道,回收率近乎零。有回收商計劃投資約1000萬在元朗工業h建廠房,回收紙包盒,再造成紙漿原料,運回內地再造,料最快明年中投產,初期每日回收2公噸,之後逐步增至10公噸(相等90萬個盒)。該回收商指出,最大挑戰是建立回收網絡,收集足夠數量的紙包盒,初步構思在學校及綠在區區設立回收點,有助減低運輸成本,長遠促請政府立法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讓生產者及消費者共同承擔回收成本,推動建立循環經濟。
環保署:積極考慮納回收範圍
環保署未有回應是否會將紙包飲品盒納入生產者責任計劃,但表示會積極考慮納入回收範圍。發言人稱,繼塑膠購物袋、廢電器電子產品及玻璃飲料容器後,政府下一個目標是塑膠容器,並已確定會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至於未來應否就其他物品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必須考慮有關物品對堆填區負擔、能否明確界定規管範圍、有否足夠處理設施,以及回收物料有否出路等。
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文琪表示,該公司獲回收基金撥款300萬元,作為推行回收紙包盒的部分成本,該公司需再投資約700萬元租用廠房及購買機器,整個項目成本合共約1000萬元。
初期日收2公噸 終至10噸
環保署資料顯示,2016年棄置於堆填區的包裝飲品盒為每日83公噸,約等於747萬個,約佔整體都市固體廢物約1%。包裝飲品盒由紙、塑膠、金屬薄膜等物料複合製成,世界各地均有回收紙包盒,例如日本和台灣的紙包盒回收率分別有45%及30%。
葉文琪表示,數年前已計劃回收紙包盒,惟覓廠房遇到困難,未能成事,直至最近在元朗工業h覓得一個約2萬平方呎廠房,才決定落實計劃,稍後會向內地訂購機器,料最快明年中投產。
擬學校綠在區區設回收點
他說,回收紙包盒最大挑戰是回收網絡不足,運輸成本高,公司計劃與全港中小學及大學合作,以及與環保署商討,在各區的「綠在區區」設置回收桶,方便市民分類回收。他預計廠房投產初期,每日收集2公噸紙包盒,之後逐步增至10公噸。至於回收的紙包盒會打碎及加水製成紙漿,變成造紙原料,以便符合內地標準,運回內地再造,料每公噸售價約2000元,較打包廢紙高逾倍;餘下的鋁膜會運到台灣再造成建材,例如複合板。
明報記者 馬耀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