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患先天性膽管閉塞的小予恩或需在未來數月換肝,惟父母不適合捐肝,幸得友人伸出援手。器官捐贈不單救活病人,更拯救其家庭。然而,今年截至11月中,只有43宗換肝,較去年的換肝74宗大跌,全年或跌破50宗,達近年新低(見圖)。換肝團隊指出,兒童活體換肝為「終極培訓項目」,前後受訓需時約10年,如器官捐贈量減少,或令受訓時間更長。
明報記者 許芳文
兒童換屍肝要等一年
瑪麗醫院自1993年完成首宗兒童活體肝臟移植,目前年紀最小的受贈者為1.5個月大、重4.1公斤的嬰兒。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外科副主任陳智仁指出,兒童換肝為「終極最高挑戰性的手術」,外科醫生須先掌握成人換肝技術,再接受兒童換肝培訓,前後培訓需時約10年。目前瑪麗醫院肝移植團隊中,有3名醫生能獨立進行兒童活肝移植手術。
本港每年有5至10名兒童接受換肝手術,當中三分之二兒童患先天膽管閉塞。陳智仁表示,約六至七成兒童由父母捐贈肝臟,其他個案需輪候約一年,才可接受屍肝移植,「一年對病童家庭來說,都相當煎熬」。
女童或需第3度換肝 父親從未絕望
現年1歲半的女童利欣殷曾接受兩次換肝手術,其父親向本報表示,欣殷患有先天膽管閉塞,在4個月大時接受母親活肝移植一個月後,因肝動脈閉塞未能於正常水平運作而需再換肝,惟他曾患癌不適合捐肝,家人陷入焦急的低谷。幸好經過網上呼籲後,有好心人捐活肝,讓女兒重獲新生,他感激「好心人完全素未謀面都願意幫忙」。
連同肝腸吻合術,年紀小小的欣殷已在手術^捱過3刀。眼見女兒健康活潑,利父暫放下心頭大石,「她與其他小朋友一樣,喜歡去公園玩瀡滑梯,在家看電視和聽兒歌」。他指女兒的門靜脈出現些微閉塞,長遠或需接受第3次換肝,但他從未絕望,「不換器官就沒有希望,換了可以為家庭帶來希望,是『無得輸洁z,醫生說就算換兩三次肝都有不少病人成功」。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外科主任盧寵茂亦表示,部分不適合捐肝的家長往往心急如焚,曾有家長帶病童遠赴天津接受肝移植,惟新肝運作不正常,近月回港再度換肝。
陳智仁表示,兒童的器官比成人小得多,血管更幼小,技術要求更高,醫生需使用最幼的針線,講求眼明手定、落針精準。他指曾有換肝童的門靜脈僅5毫米粗,「血管愈幼,接駁困難高好多,每一針每一線的要求都好高,駁得太密,血管會收窄,或者會缺血並閉塞」,影響新肝運作。
曾見5毫米粗血管 手術需進忘我境界
回想3、4年前首次執刀為小童換肝,陳智仁形容「好緊張」,「曾經有一位老前輩教我,做如此高難度的肝移植手術時,基本上身邊後面發生任何事,你都察覺不到,要去到忘我的境界」。
培訓醫生掌握兒童換肝技術需時,陳指出,2010年換肝手術接近100宗,醫生可接受密集訓練,惟近年器官捐贈量下降,受訓時間變相延長。他期望市民支持器官捐贈,為患者帶來新生,肝移植團隊亦可培訓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