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月逝世的《明報》創辦人、著名作家查良鏞(金庸)昨日舉殯,不少親友到場送大俠最後一程,與查良鏞相識逾30年的理工大學退休校長潘宗光在悼辭中,讚揚其影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個個花圈放滿香港殯儀館外的行人路,查良鏞兒子查傳倜捧茪鷟佪繴茧n上黑色靈車,大俠遺體於大嶼山寶蓮禪寺海會靈塔火化,有如他筆下名句,「咱們就此別過」。
查良鏞喪禮按其生前意願以私人形式舉行,不設公祭,昨早舉殯。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前特首董建華、前行政會議成員梁智鴻、作家陶傑、導演許鞍華等先後到場,潘宗光致悼辭。潘宗光昨午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受查太邀請致悼辭。他說,在悼辭中提到,欣賞查良鏞作品「不止是武俠小說般簡單」,還包含中國歷史、文化及做人哲學等,形容查良鏞的影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亦受到全球華人尊重。他稱,查良鏞不單是出色的武俠小說泰斗,且辦報成功,其社論受人讚賞。
棺木淺藍套包裹 家屬無扶靈
昨早接近11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查良鏞生前好友蔡瀾、《明報》前副刊編輯主任李純恩及傳媒人張寶華等先步出殯儀館,6名職員將包有淺藍色棺木套的靈柩抬出,查傳倜雙手捧茪鷟佪繴蚨聸H其後,全程神情肅穆,不時低頭,再登上車身有白色花朵的黑色靈車,查良鏞妻子林樂怡之後步出殯儀館。館外設鐵馬,大批傳媒採訪,警員在場協助維持秩序。
靈堂無特別儀式 潘:家屬平靜
潘宗光形容,昨早家屬心情平靜,查良鏞的兒女子孫都在。他說查太希望一切從簡,故靈堂內沒有特別儀式,家屬亦沒扶靈,只他一人致悼辭。
查良鏞遺體送到大嶼山寶蓮禪寺海會靈塔火化,需事前申請(見另稿)。除家屬外,蔡瀾、李純恩、張寶華等人跟隨到場送別大俠。
相交30年 金庸鼓勵寫佛書
潘宗光與查良鏞相識逾30年,「交往很深」,雙方有很多共同興趣,十分投契,如討論中國文化、佛教等。他稱,非常尊重查良鏞的學識,「自小看他的書大」。查氏夫婦亦會出席潘宗光兒女的婚禮,20多年前,查良鏞更任潘宗光大女兒婚禮主禮嘉賓,講述夫婦之道等。
潘宗光又稱,受查良鏞鼓勵,寫成自己第一本關於佛教的作品《心經與生活智慧》,查良鏞更寫序及題字。他說,查良鏞已94歲,近年身體不好,「人生老病死一定有,無人可以離開這自然規律」,又稱查良鏞人生多姿多采,各方都有成就是十分難得。
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省海寧市,上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查家今於本報刊登謝啟,稱查良鏞昨日出殯,鳴謝各方弔唁。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外設弔唁處至本月30日,逢周二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