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走過書架,隨手拾起一本書,白髮蒼蒼的發行及出版商「里人文化」老闆陳國華,像小孩般喜孜孜地道出書中故事。投身書海逾25年,他仍牢記在書店執書的快樂時光,熱情未變,但近年眼見本地出版業雜草叢生,他正尋覓新定位,盼另闢蹊徑,將更多有價值的書帶給讀者。自嘲為「傻佬」的他,相信傻佬不止他一個,願一石能激起千層浪。
走進里人文化的千呎書庫,逾6萬本書囤積至天花,最近以低價清貨。記者清晨來訪,56歲的陳國華來回踱步,從紙箱取出簇新的書,再分類擺放,為來者爬梯尋書。
尋書締姻緣 獲讀者道謝
自小愛看書,但陳國華從沒以書業為志向,本擬在超級市場工作度過餘生,卻機緣巧合入讀神學院,生命起轉變。後來在神學路上遇挫折,且父親病重,1993年到轉到商務印書館當店員。以為自此隱退,卻被分派策劃展覽,四出聯絡收藏家及出版社,展開書業生涯。
讀者到連鎖書店尋書,大多店員索取書名或國際標準書號後只輸入電腦搜尋,1990年代書店卻有另一道風景。先後在商務和中華書局工作的陳國華常向顧客介紹書,為書中橋段同喜同悲。有次他為男顧客尋覓一本文學書,一年後該男子突現身道謝,原來書本令他抱得美人歸。有讀者得知他轉到其他書店,又帶水果探望他。
嘆連鎖店只找人執書如超市
時移世易,世界講求速度與效益,時間和堅持變得奢侈。他慨嘆連鎖書店經營者愛書者少,只是找人當理貨員執書,與經營超市無異。昔日他當主管,會按店員喜歡哪類書分配書架,茈L們看書,「起碼你知亦舒、李碧華寫什麼,讀者問起你也講到」。為何那時能營造此氛圍?「熱誠囉」,他不假思索說,老闆會罵,但他總以業績反駁,「那時還能包容我們這些傻佬」。
大書商減採購 半年蝕40萬
離開書店,他10年前創立里人文化,主要發行及出版台港書,不乏冷門題材,起初本蚗飢U作家的心態不作篩選,但經營環境轉差。近年三聯、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減少採購其出版台港書,造成打擊,今年首半年已虧蝕40萬元。
小眾也有佳作 感業界未絕望
與其說百花齊放,他倒覺得出版業雜草叢生,市場湧現淪為宣傳工具的「卡片書」,卻難容文筆內容俱佳作品。以前他覺得本地出版設計粗糙,但近年偶有佳作,如今年他為人體標本攝影集《探》發行,題材小眾,封面設計獨特,令他意會出版業非絕望,「仲有一班傻佬花幾年做一本市場認為無可能賣到的書」,更想守住崗位,將更多有價值的書帶進社會。他正構思試驗計劃,令書不止停留紙本,如找人合作設計動畫、聲音演繹,盼啟發同業思考其他發行與出版模式。
堅守書業,艱難孤單,陳國華妻子患癌,令他更憂傷。妻子想他放棄出版事業,他卻放不下,相信上帝自有安排,「書是我的使命,所以我拚命也要做,不管別人覺得我傻」。他相信願意堅持的傻佬,不止他一人。
明報記者 陳柔雅